饮食营养

糖饮与甜食甜蜜健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人每日为增加食物美味所摄取的添加糖量,应佔每日食物所含总热量的5%以下。

一名体重60公斤,轻度工作的成人上班族,一天所需的热量为1800大卡(成人一天所需热量的计算方法:体重公斤╳30大卡),总热量的5%算起来即90大卡;由于1公克的糖可产生4大卡热量,所以每天只能吃22.5公克的糖。

22.5公克到底是多少量?有些读者可能不是很有概念,如果我们把它转换为多少颗方糖,大家就可以清楚的了解。一般市售的方糖一颗含5克的糖,也可产生20大卡的热量。因此如果一人每天只能吃22.5公克的糖量,体重60公斤的轻度工作者一天最多可以摄取的方糖数量为4.5颗。

而一般市售的一罐300cc可乐中,就含有31公克糖,约等于6.2颗方糖,因此,每天只要喝一瓶可乐就超过了建议的摄取量。而市售的一杯全糖饮料每100cc约含2颗方糖(约10公克),因此,500cc的珍珠奶茶就含有约10颗方糖(约50公克),远远超过了一天建议摄取量。

高GI值粥粉面饭  糖尿病 肥胖者的第一大忌

饮食营养

若无麸质过敏 无麸质饮食并不会比较健康

欧美掀起一股无麸质饮食的风潮,而这股风潮如今也席卷到亚洲地区。许多人把它当成一种新潮的饮食方式加以追捧,更有餐厅以此作为号召推出无麸质菜单,把它当作养生食谱及减肥秘方,不少人甚至相信无麸质饮食能改善肥胖、糖尿病及肠胃疾病,这说法是否真的可信?

无麸质饮食

2012年美国医师威廉戴维斯(William Davis)在《小麦完全真相》(Wheat Belly)一书中,言之凿凿的把肥胖和许多健康的问题,通通都推给了小麦。尔后几年经不少名人分享个人体验的光环加持下,很多民众为了健康也在一知半解下尝试。目前无麸质(gluten-free)饮食已成为饮食业的一股大商机,但人类吃小麦已有千年的历史,为何到近年才开始注意麸质?难道过去就没有这些问题吗?

饮食营养

莲藕 全身都是宝

莲藕,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且可用性很强的食材,从花、叶、茎、根、种子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根,也就是藕,更是餐桌上可煲、可炒的食材。
究竟本地莲藕与进口莲藕有什么不同?来听听中医师为你分解。

中医师兼营养师彭婉君表示,莲藕,古时候上至大夫,下至妇女都知道用它来止血,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食材。

她解释,莲藕的营养素很多,包括纤维维他命、特定蛋白,而中医很广泛使用其中的丹宁酸,有止血功效,任何出血状况都可以使用。据说古时候的人削皮不小心割伤,用莲藕皮按住伤口就会止血。

其他说法还包括妇女月事经血很多,用藕皮加中药熬煮服下,也一样有止血作用,所以从古时候莲藕就有药用效果。

莲藕,全身都是宝,全身都可以食用,但药用方面就只能摘用藕节部位。

藕节,味带苦涩,煮食时无论是煲汤、清炒或其他煮法,藕节都是被舍去的食材,但在中医界却是宝,这么小小的一个节,却又无限大的功能,把它洗干净、晒干磨成粉,就是止血、治肠胃的好药引。

饮食营养

早餐是管控糖尿病关键

健康早餐对我们的整体健康和精力影响深远,尤其是糖尿病患更要注意。只有少数人意识到早餐是启动全日动力的关键,也与整体的幸福和健康息息相关。每天摄取早餐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与重要营养,开始一天的流程,这其中的益处远胜于额外几分钟的赖床习惯。

吃或不吃早餐都关系着全日代谢葡萄糖或血糖的方式。于201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吃早餐会显着的影响血糖飙升。许多不吃早餐者通常会在午餐或晚餐时暴饮暴食,这是因为长时间没进食更为刺激饥饿激素——“饥饿荷尔蒙”。此外,结果亦显示,凡以健康早餐开始一天的人更易于养成及保持其它健康习惯。

吃早餐很重要,早餐吃些什么更重要。对糖尿病患来说,含高蛋白的早餐已证明具有许多益处。高蛋白早餐有助管理饥饿水平、减少嗜吃甜食及深夜大吃大喝。高蛋白/高纤维组合的早餐对管控体重与胰岛素也有良好效果。乳清蛋白被发现有助于管控血糖水平及管理饥饿,因为它有助身体生产氨基酸。

饮食营养

生酮饮食减肥 不适合长期

讲到减肥或减重的方法,除了常听到的节食、断食及低醣饮食等方法外,近年又有人追捧生酮饮食的减肥法,网络上冒出许多使用经验的分享,一个讲得比一个神奇,市场上有人出书阐扬生酮饮食,也有一些餐厅把握商机以此招徕客人。究竟什么是生酮饮食?以此作为减肥手段有科学根据吗?

早在20世纪初,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最初是用作治疗儿童癫痫(epilepsy)的饮食疗法,病童每天须以油脂作为主要食物,配合极低的糖分,逼使身体改变能量的代谢机制,产生大量酮体(ketone bodies)来缓解癫痫病,此疗法在1970年代后已逐渐被抗癫痫药物取代,之后就陆续演变出不同的减肥方法。

生酮饮食既然是以油脂为主,为何仍会与减肥扯上关系?

首先就从酮体的产生简单说起,在一般饮食充分的情况下,细胞会优先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身体不会生成酮体。然而,在长时间饥饿、缺乏胰岛素或食用高脂的生酮饮食时,体内缺乏醣类,无法进行柠檬酸循环,肝脏就会利用脂肪酸代谢生成酮体,为重要器官及肌肉提供能量。

饮食营养

食物无酸碱性之分 碱性饮食疗法无助抗癌

案例:

身材健硕的飞机师阿末查基(45岁)热衷各种田径,他因工作关系,需经常往阿布扎比、日本等海外飞行,生活非常忙碌和充实。他也热爱本地及西餐各种美食,尤其肥美多汁的牛肉,无论出外用餐或自己下厨,都会烹用牛肉等美食慰劳自己和家人。

他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会被顽疾盯上,直到2014年12月,他开始出现便秘和肠胃不适的感觉,症状持续两个月之久,但他不当一回事,继续忙碌地工作和运动。

他不久又发现运动后有“便血”的现象,他还是没有理会,继续马不停蹄的工作和手头上的计划。直到便血和疼痛症状加剧,他才拖着疲累的身驱去见医生。

经医生检查后,他证实患上大肠癌,需进行手术切除10公分的癌肠,手术后必须终生携带肠造口袋过活。

经此事后,他了解到均衡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的重要性,毕竟天底下没有单一食用一种食物或实行一种饮食法就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癒癌症的效果。

饮食营养

如何管理糖尿病 正确常识最关键

根据2015年国民健康与疾病调查报告显示,几乎5名大马成人中就有1名患有糖尿病;而调查亦显示,半数身患糖尿病者根本不清楚他们已出现这问题。糖尿病亦被称为“无声杀手”,无论孩童或成人均会受影响。若不加以治疗,它将会静悄悄与慢慢地影响身体的健康,引发各种问题如低血糖、心脏病、神经损伤与截肢以及视力问题。

很多人都不知道糖尿病分两类型:

第一型糖尿病
往往发生在童年期,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造成身体错误地自我攻击胰脏内的β细胞。唯一的治疗法是透过胰岛素管控。

第二型糖尿病
通常发生在后半生,且多由胰岛素抵抗而引发。通常超重、体重突然飙升或下降、高血压、高胆固醇都是健康出现问题的迹象。庆幸的是,第二型糖尿病可透过适当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而加以管控。

饮食营养

怀孕期不需吃两人的量 均衡吃足就好及补充叶酸和钙

怀孕时摄取充足的营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期前3个月是胎儿发育的重要阶段,美国在制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时,就特別为怀孕期制订不同的标準,孕妇需特別摄取哪些营养素?同时,家人普遍也会善意的劝孕妇要多吃,但吃得多对胎儿发育就比较好吗?

即使首次怀孕且缺乏经验的女性也会知道,均衡及充足的营养对胎儿健康十分重要,然而,怎样补充才称得上充足?DRIs建议孕妇每天应额外摄取10克的蛋白质,并且补充足够的叶酸、钙、碘、铁、锌和维他命A等,以下就简单介绍几种重要的营养素。

叶酸(Folate)对3~4周大的胎儿的脑神经系统发育至为重要,缺乏叶酸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缺陷的风险,像是无脑畸胎及脊椎裂等神经管缺损(Neural tube defect),DRIs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取0.4毫克的叶酸,孕妇则需额外提高0.2毫克,可多食用深绿色蔬菜、豆类、水果、肝和坚果等。

饮食营养

ω-3脂肪酸 维生素E 多摄取 助抑制过敏反应

案例:
黄女士的宝宝於今年初被诊断对牛奶蛋白过敏,作为新手妈妈的她,起初对宝宝出现呕吐及腹泻的症状不以为意,还以为是食用的奶粉不合适。然而,为宝宝转换奶粉品牌后,宝宝依然出现上述症状,甚至连粪便颜色及形状也不正常,继而到医院求诊。医生为宝宝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原来“罪魁祸首”是牛奶蛋白。

 

喂副食品1周 观察有无不适

“我国儿童过敏症的病发率约15%至40%,病发平均年龄为1至3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症为哮喘、过敏性鼻炎及食物敏感。尤其近10至20年来,儿童对食物过敏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其中对牛奶蛋白及鸡蛋过敏最为普遍。

这些儿童接触到食物过敏原后,会出现过敏性鼻炎、皮肤痒及呼吸急促的症状。

许多妈妈在餵母乳6个月后,开始餵食幼儿副食品。这里给家长们一项建议,每当餵食幼儿全新的副食品时,必须维持超过1周。

饮食营养

低脂饮食远离心脏病 健康从“心”开始

案例:

阿末一家三口都是上班族,妈妈每天下班回家后已疲惫不堪,不想做饭,多数在外“打包”回家或外卖订餐解决。即使没有上班,阿末一家也会外出用餐,一家三口可说是典型的“外食族”。

长期的饮食失衡引起了一些健康毛病,其中阿末爸爸就面对高胆固醇的问题,偏偏他又喜欢吃煎炸油腻的食物,以致胆固醇值居高不下。

在一次的体检中,医生严厉地警告阿末爸爸,如果不再控制饮食,胆固醇继续飙升的话,可能无法避免要服用降血脂药了。医生也建议他们一家谘询饮食治疗师的意见,希望病人从改善饮食中控制胆固醇过高的问题。

阿末一家因此学会了策划一周的餐饮计划和杂货清单,并按照膳食计划,选择更健康的食物,逐渐控制食物摄取量。阿末家改变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健康生活。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