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管

【健康医疗网】心房颤动及早就医 降低中风与心衰风险

在科技业工作的53岁刘先生,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问题,曾使用过抗心律不整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仍频繁发作,近期他不时会感到心悸,运动也受到限制,智慧型手表监测显示,心房颤动发作记录每周持续增加至10%至15%,因此转至台北荣总心脏内科就医。

在北荣医疗团队评估建议下,刘先生决定在2024年6月接受最新脉冲场导管消融术。北荣医疗团队表示,刘先生术后没有不适症状,住院3天后就可返家,定期追踪近1个月,智慧型手表监测显示,未再出现心房颤动不适,症状已大幅改善。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相当常见的心律不整,台北荣总心律不整治疗暨研究中心主任罗力玮表示,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约有1%至2%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年纪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高,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头晕、无力等,不过也有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当心房颤动发作,心房无法有效收缩会使得血液滞留,罗力玮主任提到,如果滞留的血液形成血块脱离心脏,可能会引发血栓,因此心房颤动的患者中风几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还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死亡率更是正常人的2倍,所以应尽早就医治疗。

慢性疾病

心跳过快漏拍感不适 射频冷冻消融或根治心悸

医句话:

一般上,RFCA对SVT患者更好,费用也比冷冻消融低,因为大部分的病灶并不特别靠近正常的电传导系统。不过,当病灶位子比较敏感,例如靠近房室结时,采用冷冻消融会比较保险。原因在于冷冻消融有逆转的机会,在细胞温度降至摄氏零下30度时,我们可以先检测效果,看看是否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若是,则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位置再重新进行。

“虽然人活着的时候,心脏就在不停地跳动,但其实我们很少会感觉到心跳。所谓心悸(palpitation),便是当一个人自觉心脏跳动异常的一种不适感觉,不一定是心跳加快,也可能是漏拍、不规则等感觉。

当我们处于平静状态时,即静态心率通常介于1分钟60到80次;运动时心跳会加速,心率可高达1分钟180次;入睡时心率会跌至1分钟50次或40次。这些变化都属于正常的情况,因为这样的心率符合自身所做的活动。可是,若你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率忽然却高达1分钟150次,你就会察觉到有异,因为这样的心跳速度是与状况不匹配的。

疾病疗法

心悸是身体警号吗?“护心”从日常生活 饮食做起

心悸(Palpitation)指的是心跳不规律的不适现象,有时伴有眩晕和呼吸困难。一般大众认知的心悸就是心律不整,其实,心律不整会造成心悸,但是心悸也可能是其他重大疾病的症状之一。

虽然心脏每分每秒都在跳动,但正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感觉到心跳的节奏。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Tachycardia)。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配合每年9月29日世界心脏日到来,《医识力》专访了双威医疗中心心脏内科及心电生理专科顾问医生侯安琪(Dr How Ann Kee),希望能够唤起民众对心脏健康的认知,了解心悸问题,进而更清楚如何保有一颗健康的心。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