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保健

真正的孝不是自己撑到底 让家庭社区政府 一起撑起照护的明天

医句话:
在马来西亚,家庭照护者常为长者、失智症或慢性病患提供长期照护,却承受庞大身心与经济压力。研究显示,逾60%失智症照护者出现中重度心理压力,部分甚至陷入经济困境。照护者不仅牺牲工作与生活,还可能出现焦虑、失眠、忧郁等健康问题。专家呼吁政府与社会应建立长期照护支援体系,提供津贴、喘息服务与心理辅导,并转变传统“独自照顾才是孝”的观念,让照护责任成为家庭、社区与政府共同分担的可持续模式。


“你是否常听过这样的照护者故事?

林女士,45岁,原本在职场表现优异,却因母亲罹患失智症被迫辞职,日夜守在母亲身旁。几年下来,她不仅积蓄耗尽,还长期失眠、健康急剧下滑,最终被诊断出忧郁与焦虑症。

张先生,68岁,本身患有高血压,却为照顾中风的妻子日夜操劳,结果导致腰椎受伤,自己也成了病人。

另一位来自沙巴的年轻人,原本计划到吉隆坡发展事业,却因父亲中风瘫痪而留在家乡,放弃前途。他坦言,最大的感受不是身体的疲累,而是心理上的孤独与无助:‘朋友们都在往前走,而我却停在这里。’

照护者不是超人

银发保健

【健康医疗网】缓和医疗6步骤 提升临终照护品质

在台湾,死亡仍是一个禁忌话题,许多家庭在面对生命的终点时常感到手足无措。台湾老年学暨老年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金山分院院长蔡兆勋医生,透过多年的行医经验,深刻体会到这种痛苦,并体认到医疗团队在这个关键时刻肩负的重大责任。他指出,医疗团队不仅要治疗疾病,还应该要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涵盖病人的身心灵健康,并考量到家属与照顾者的情感需求。

蔡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医疗照顾者在面对临终病人时常遇到的困境,并将照护过程归纳为缓和医疗6步骤。

第一步:准确评估病人的状况
在临终照顾中,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相当重要。蔡医生强调,医疗团队必须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精准的判断,避免过度医疗,确保每一项医疗措施都符合病人的需求。

第二步:同理和接纳的态度
建立信任关系是临终照顾的核心。医疗人员应理解病人和家属的感受,接纳他们的困难,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第三步:召开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是减少意见分歧的重要过程。通过与家属的充分沟通,医疗团队可以帮助家属达成共识,进而在照护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冲突。

银发保健

【健康医疗网】长者突瘫痪昏厥 当心非典型失智症

71岁黄阿嬷偶尔会出现时间感混乱、行走缓慢前兆,家人原本不以为意,没想到最近频频出现当机症状,不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甚至还因晕厥送急诊,检查结果脑部影像出现热十字面包症候,综合多项临床表现后研判是罕病多发性系统萎缩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惹祸,幸好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也让阿嬷重展笑脸。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致萤指出,失智症多数源自于脑部退化性疾病,但是继发性因素混和参杂后,导致共同影响脑部功能亦非少见,如脑血管疾病或头部外伤等,从而衍生诸多非典型失智症,其中前述患者所罹患的多发性系统萎缩症,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特征为神经系统退化,如运动控制系统、自律神经系统、小脑平衡系统等。

吴致萤强调,此病是相对罕见的原发性脑部退化疾病,会有记忆力不佳、帕金森症状及明显自律神经失常等,其盛行率仅约莫10万分之2至5间,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以症状治疗为主,例如以左旋多巴胺治疗帕金森症状,但效果并不持久。

该患者保守治疗后经建议多补充水分、饮食稍微增加盐分摄取,甚至穿高腰的弹性袜等非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而顺利出院,但也告知家人务必多关心患者的日常,若有异状务必尽速就医。

银发保健

黄轩 / 当家人病重时,保健食品该继续吃吗? 医生:绝对不行!

很多人以为,多吃一点保健品可以帮助病人“补一补”,甚至有家属会带一堆保健食品到加护病房,拜托护理师帮忙从鼻胃管灌给病人吃……

但这个行为,其实不但没帮上忙,反而可能害了人!

胸腔及重症内科顾问黄轩医生提醒,当身体正面临败血症、心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等重大危机时,全身处于剧烈发炎、代谢紊乱的状态,这时候吃进去的保健食品,很可能“没用”,更严重可能干扰治疗、加重免疫系统的负担!

为什么病重时不该补保健品?

医疗团队拒绝这些补充,是有根据的: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36】当他吃得愈来愈少

阿兹海默病人到了最后会不吃东西,体重愈来愈轻,所以大部分的照顾者都会想办法让他们补充营养,“不吃东西怎么活?怎么有体力?”“如果不给他营养,难道让他变成饿死?”

确实,所有老人到最后就是营养不良的问最让照顾的亲人担心,而这种病人因到后来都无法言语,很多人就以为,他们还是会饿,只是说不出来而已,所以,一定要设法给他们补充营养。于是,末期的阿兹海默病人是否要TUBE FEEDING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是给他们注射各种营养剂,并且再插管子把营养直接灌到胃里面去。

这样做的效果,几乎所有专家都说“对延长病人的生命并无帮助”,但是,还是很多人选择这么做,因为他们实在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病人在面前“饿死”。

阿兹海默病人拒绝食物的时间,相对会比其他病的病人长,他们可能在死亡前好几周就不再食,这个时间长短不一,也因时间真的很久,很多照顾的亲人无法接受就开始强迫给他们营养了。

有研究指出,当病人不再吃东西时,他们的体内会分泌一种内吗啡,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你给营养了,扰乱了这个程序,反而会让病人觉得痛苦。所以,如果他不再想吃时,不必强迫,安静的陪伴着病人就好。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35】可能被忽略了的褥疮

长期卧床的失智病人多半早已不会言语,包括如大小便以及是否饿了等等一般认为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当然也无法表达。婴儿肚子空了都还知道哭,但失智老人不会说是否想吃东西,真的只有靠照顾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自己翻身,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躺着,如果加上天气热,背上的汗再加上包着尿布,真是想像就知是很不舒服的事。书上的建议是两个小时要替病人翻一下身,但如果病人睡得好好的,照顾者大可不必真照表操课,比如若是有固定几小时要换尿片,那么此时再移动一下病人的身体,让背部和大腿都稍动一下,就达到效果了。

褥疮在出现前,皮肤会先有红印,此时还有得救,如减少病人仰卧的时间,或是给予适度的按摩和补充乳液等等,一旦出现伤口,那么最好还是找专业人士处理,虽然久卧病人送医很麻烦,但不要为了省麻烦而想自行用药膏等来治疗,因为病人的抵抗力不似一般常人,还是及早治疗为要。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34】褥疮的预防

大家都一再提醒,褥疮一旦形成就很麻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它发生,如果你是照顾失智亲人的主要照顾者,一定要经常检视病人的皮肤,否则一旦出现褥疮,你势必百口莫辩,就是没把病人照顾好。

对于不是专业的家人照顾者,这显然是不小的心理压力,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只要你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并不是太难的任务。不过若你不是全职的照顾者,每天还要上班工作或是照顾其他家人的三餐等等的,那么难免有时会有几天“忘记”替病人变换姿势,没关系,褥疮也不是很快形成的,只要病人的健康情况不错,你每天有固定的喂食等行为,病人的姿势是在你并未刻意的情况下在改变的。

譬如,如果你每天替病人换尿片,在换时会稍微移动他的身体,这其实就已有改变身体压力的作用。所以,失智病人即使已长期卧床,真要长褥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照顾者也不必过度紧张才好。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31】婆婆妈妈不同

由于失智的表现方式每个人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常会拿身边人来比较,亲等愈近的被比较的机会和程度自然也愈大,但是,身为照顾人一定要认清“每个病人都不同”这个事实。

大伯以前晚上都会起来大叫,但爸爸不会啊?所以爸爸应该不是痴呆吧?婆婆常忘了自己吃过饭而一直要吃东西,但妈妈却反而是没有食欲,这样妈妈应该不是失智吧?很多照顾者即使在看护一段时间后,都还会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没有“对症下药”,或是到处询问偏方,看有没有让他突然好转的特效药。

不断求医找解药,在失智老人上比较不常见,一方面是他们多半年纪已大,照顾者可以接受“让病人维持比较舒服的生活方式”的对策,不再积极寻求治疗方法,不过,这种态度也因人而异,应该说,与其求医,不如求己,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这句话,那么,身为和失智者最接近的照顾者,就应扮演替病人做决定的角色,包括决定他要接受到何种程度的医疗。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完结篇】大热天的体温

长期卧床的失智病人最怕热天的湿热,这不只是靠冷气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在意电费,可以让卧室维持一定的温度,当然很好,但大部分情况不是如此,那么,设法让久卧的病人可以保持舒适和通气,是很重要的事。此外,在病人体力许可的情况下,热天擦澡的次数可能要多些。

失智者如果本来就是怕热的体质,那么只给套着一件后扣式的薄袍就够了,这种袍子穿脱方便,最通气,但若是怕冷的人,那就比较费心些,因为他们常常是要穿够,加上盖够才会有安全感,在这种炎热的天气里,要注意病人是否有体温升高的现象。

病人发烧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单是穿太多有时也可能误以为身体出现问题,这是照顾者要小心避免的。此时一定要使用体温计确认是真的体内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或只是衣服穿太多造成。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30】微笑

可能的话,脸上的线条要尽量设法柔和些,就算你很累了或是正在气头上,没办法和颜悦色的和病人说话,至少,把紧绷的肌肉放松下来,才不会把紧张传染给病人。

失智病人可能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达他们的情绪,但对于周围环境还是有感受力的。譬如,如果你开着音乐,他们可能没有反应,可能因听力不佳而在当你问他喜不喜欢这首歌时,他没有反应,但是,你不妨测试一下,如果你把音乐关掉,他可能会张开眼或是抬起头来,这表示他和外界还是有交集的。

如果你所照顾的病人还在这个阶段,那么,尽可能的让这条线不要断掉是很重要的,经常给病人适当的刺激,和他说话,给他听音乐看电视等等,就算不说话,看着他并给他一个笑容,也比让病人整天躺着不动要好。

失智病人到了后期因体力不济,躺着的时间愈来愈长,照顾者如果忙不过来难免会没有好脸色。不要以为他们反正已失智了就板着一张脸,同样都要做,何不开开心心的,对你好,对病人更好。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