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患自体免疫疾病 病情稳定 可接种COVID-19疫苗

问:我有自体免疫疾病,早前拜读了陈医生在〈医识力〉版中一篇名为“接种疫苗构建群体免疫”的访谈,当中医生你有提及4组人不适宜接种疫苗,其中就包括服用抑制免疫力药物的患者,对此我感到有些疑惑,因此希望可以确定到底我是否不适宜接种COVID-19疫苗呢?抑或我必须再咨询医生?

医生解答:

我的建议是目前正在服用抑制免疫力药物的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可以先咨询本身的医生,如果病情稳定是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的。

其实不管COVID-19评估中心(CAC)或者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都没有明文规定阻止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人接种疫苗,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针对这一组人并没有相关的科研结果支持。

因此情况就如孕妇,如果病情稳定是可以接种疫苗的,但必须再次强调的就是缺乏相关的科研数据支持,因此我建议你先与医生洽谈,再由医生决定你的情况是否适宜接种疫苗。

专题

mRNA开啓疫苗新时代 不直接“种毒”不改变人体DNA

医句话:
面对史无前例的COVID-19,截至目前可看到一丝曙光的就是以火速完成首3试验阶段的COVID-19疫苗,但由于国人对疫苗的“三不”(不了解、不信任及不接受),加上“疫苗接种计划”在登记时出现颇多的行政问题,影响了登记的流程,想要达到全民群体免疫的目标,各造尚需加倍努力,尤其是让国人对疫苗有所信任。

问医

COVID-19康复者 还需接种疫苗吗?

问:针对COVID-19及近期的疫苗接种,我有几个疑问想要请教:

Q1:请问曾感染COVID-19并已康复的人,其自体免疫力一般上可以维持多久呢?因为我在网上搜寻时有不同的资料,也不晓得哪个是正确的。
Q2:那康复者是否还需要接种疫苗呢?因为至今没有看到卫生部给予明确解答,若他们需要接种,那应该是多少剂呢?
Q3:想问康复者在短期内(1至3个月内)是否可以喝酒呢?如啤酒、烈酒或红酒,因为有人说就算是小酌也不行,这有医学根据吗?
Q4:康复者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作息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医生解答:

以目前的科研报告,包括医学期刊《柳叶刀》最新的报告指出,患者在康复后的自体免疫力可维持3至9个月,倘若一个人曾感染COVID-19,那可在康复后的3至6个月后接种疫苗,而剂量与其他人无异,即两剂。

问医

陈欣怡 / 经常手脚发麻 该挂什么科?

问:我今年45岁,女性,从去年9至10月间,我就察觉到每次睡觉醒来时,手掌(有时连前手臂)及脚掌会有麻麻及涨涨的感觉,但却不是冰冷的,我的手脚掌是温温的,有时症状较轻及不明显,但有时却很明显,在醒来有意识后,麻的感觉就会退去。

后来发觉我在白天也会有麻的感觉,只是我一活动就会减轻,但只要我静下来时,即可察觉到麻的感觉又回来了,到了晚上安静躺在床上时,也可以感到麻麻涨涨。

据我所知,手脚麻及冰冷,很多时候是气血不循环所引起,而手脚掌离心脏最远,可是我的状况却是手脚温而不冰冷。

我有缺铁性贫血,在医生建议下服用含铁剂,最近没有再吃了,我的经期算正常,有时会提前,有时则往后差几天,每次的量和颜色都正常。

Q1:请问我这会是什么问题呢?经络?神经线?心脏? 抑或是缺乏某些营养素呢?我曾咨询过医生,而医生建议先给我开维生素B,可是服了一个月也没改善,因此之后我也没有每天服用。
Q2:若我需要去咨询专科医生,我该咨询哪一科医生呢?心脏科抑或是神经科呢?

专题

拒绝让孩子注射疫苗 害他非爱他 日后医疗风险增

医句话:

当各种似真是假的医药资讯披着伪科学外套悄悄走入你我离不开的互联网时,学习如何从浩瀚资讯海洋中掌握到正统科学,并向迷信宣战已刻不容缓,其中就包括城中热门课题之一的疫苗注射,以致卫生部必须向内阁建议落实强制性注射疫苗的政策。

“多年来在政府诊所看到形形色色的患者,有者对疫苗是持100%信心,可说是疫苗铁粉,但也有父母对疫苗持反对态度,坚持不为孩子注射疫苗,当中不乏高学历的父母,因此身为政府诊所的医生,同时也是家庭医学科顾问,有必要厘清普罗大众对疫苗的认知,包括疫苗的迷思,避免正统科学就这样败给了伪科学。

谈及疫苗就必须提一提天花,这是一种曾经肆虐全球上万年以上的‘古老’疾病,在人类历史中也多次记载它的存在,比如康熙皇帝甚至是法老王拉美西斯五世等,在18世纪除了澳洲以外,其余地区沦为天花肆虐的灾区,说它是全球性流行病并不为过,严重时期,每年因天花而逝世的人数估计达40万以上,感染天花后死亡率极高,同时死状恐怖,之所以它会绝迹地球,最大的原因是医生找到了天花疫苗,即种牛痘。

问医

高血压高血脂情况受控 不想长期吃药 怎么办?

问:我今年72岁,体重56公斤,身高160公分,从事餐饮业,工作时间长,很劳累,常到芭里做工,每年都有做体检,我只做过一次疝气(hernia)手术,从2007年开始,医生就开了以下几种药物,包括atenolol 50mg、simvastatin 10mg及glycine加aspirin复方。

我妈、大哥、二哥都有中风,在政府诊所纪录的血压是介于130/70之间,这一年来我的睡眠素质一直不好,上床睡了三四个小时就醒过来,小便一两次,之后上床会出汗、口干、口淡及手麻痺等,白天会嗜睡。

我不烟不酒,吃鸡蛋、豆粉、黑白芝麻、蔬菜水果、肉鱼等,但白饭吃不多,也不吃烧烤、煎炸、腌制品等加工食品。

近来去看中医,医师告知可以慢慢减少吃西药,可是之前开药的医生却说要吃到最后一天。

请问我的情况是否要去医院做什么检验吗?


医生解答:

根据你提供的资料,你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目前正在服药。

专题

疫情再起 不渲染不谣传 别让焦虑变“疫”

医句话:

面对一个至今无药可治的病毒,做好安全措施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人的负责,再来是杜绝不必要谣言从自身做起,时时保持谦卑和警惕,切记勿过分焦虑,否则疫情还没到,人已先被焦虑击垮了。

“在对抗疫情时,医护人员站在最前线,换言之也是与死神最接近,而在社区诊所中亦如此,当一名人士察觉自己似乎有些不对劲,比如咳嗽、发烧等问题时,通常会前往私人诊所求医,此时普通医生必须做足准备,包括戴上面罩及口罩,才能确保安全。”

倘若诊所患者被确诊,接下来诊所将出现3个情况,第一是之前或之后曾到访诊所的患者都可能会视情况要求前往检验(卫生部官员会视诊所纪录来做决定),其二是诊所将必须关闭进行消毒工作,最后是若医生没有全副防护装备而又曾近距离接触患者,也会被要求前往接受检验及隔离14天,这也意味着诊所将必须关闭14天(如果诊所只有一位医生的话)。

专题

心慌慌想检测 能否做COVID-19快筛? 若呈阳性 仍须做PCR确诊

医句话:

根据卫生部,目前政府诊所或医院仅针对与COVID-19确诊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才会被要求进行筛检,密切接触的意思是两个人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且身距在6尺以内,并有超过15分钟的接触史。

“由于近期雪隆地区很多购物商场出现COVID-19的确诊病例,以致人们开始担忧是否曾前往广场就会被感染呢?再来是否我曾到访广场后就会被‘传召’进行检验呢?其实卫生部有其标准作业指南(SOP),任何人一旦被卫生部官员要求前往接受检验,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比如曾与确诊者在同一时间点及同一密封空间有近距离接触,否则不会被要求检验。

卫生部不时有更新标准作业指南,而最新发出的指南于10月5日发出,在这份指南中清楚阐明几项要点,比如对于疑似病例(suspected case)新的诠释,以及在怎样情况下哪些人才需要被传召去检验等。

问医

经前雌激素增 易兴奋致失眠

问:医生,你好,我多年来饱受夜间失眠的困扰,严重时一整晚都无法睡着,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品质。

这些年来为了可以睡好,我已不喝咖啡和茶,就连奶茶也不敢喝,同时也会通过看一些让心情愉悦的综艺节目或者听歌来放松心情,作息也保持规律,情况确实有改善,失眠次数也减少,有时一至两周才失眠一次。

可是最近我又开始频繁失眠,特别是在生理期的时候,一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眠,我排除了所有会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还是想不到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

Q1:请问月经会导致失眠吗?
Q2: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优质睡眠呢?

谢谢医生指点。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