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放疗或并发失智症 伽玛刀靶向杀脑瘤 保脑有功

 

医句话:

以往脑瘤患者在术后接受的是全脑放疗,问题是对脑组织影响较大,约一年以后会开始出现并发症如失智。然而,当时化疗或放疗的存活率都不高,患者别无选择。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维持生活品质亦成重要考量。通过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如伽玛刀(gamma knife),便可达到局部聚焦照射,保护正常脑组织免受辐射损害的效果。
 

“脑瘤是一个统称,指脑内异常细胞的形成。临床上存在许多种类的脑瘤,可源自大脑的各种细胞组织,例如神经胶质细胞(glia)、脑膜(meninges)、脑下垂体(pituitary gland)和脑神经(cranial nerves)等,脑瘤之命名和严重程度亦由此而定。

除了根据细胞型态分成良性或恶性,脑瘤也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意即源自脑组织之肿瘤,例如脑膜瘤(meningiomas)和星状细胞瘤(astrocytomas),而恶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则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脑瘤。

继发性脑瘤占多数

继发性脑瘤亦称转移性脑癌,意即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扩散至脑部。常见脑转移的癌症包括肺癌、乳癌和大肠癌等。事实上,由于癌症十分常见,临床上大多数脑瘤属于继发性,原发性脑瘤相对较少。

由于脑部空间有限,当细胞不正常分裂增殖而形成肿瘤,到了一定程度大小就会压迫周遭区域而造成症状。因此,虽然良性脑瘤不会侵犯附近组织,有时也会被归为恶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瘤从1至4进行分级,数字愈高意味着其生长速度愈快,患者预后愈差。

举例而言,脑膜瘤为第I级的良性脑瘤,而GBM被归为第IV级,属于高度恶性的胶质瘤。有时,低级别脑瘤可能会‘升级’,例如从第II级逐渐演变成第III甚至第IV级脑瘤。GBM可为原发(de novo)或由低级别脑瘤恶化而成。不过,第I级脑瘤几乎不会恶化成第IV级。

脑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类型、位置和大小等,手术切除肿瘤仍是标准治疗,可通过开颅或内窥镜手术进行。手术目的在于不损害脑部重要功能,例如言语和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对脑瘤进行完全切除(Gross Total Resection,GTR)。在术中唤醒患者的清醒开颅术(awake craniotomy)便是因为考量到这一点。

一般而言,良性肿瘤在切除后只需监测追踪即可,而恶性脑瘤在术后需接受口服化疗和放疗。因为即便从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已被切除‘干净’,仍可能残留些许肿瘤组织或癌细胞,而放疗的目的便是在于杀灭(sterilize)这些‘漏网之鱼’。

以往患者术后接受的是全脑放疗,问题是对脑组织影响较大,约一年以后会开始出现并发症如失智。然而,当时化疗或放疗的存活率都不高,患者别无选择;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标靶治疗和免疫疗法等显著提升了晚期癌患的存活率,维持生活品质亦成重要考量。通过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如伽玛刀(gamma knife),便可达到局部聚焦照射,保护正常脑组织免受辐射损害的效果。

位置敏感 开刀甚难

或许有人会问,只接受伽玛刀治疗行得通吗?归根究底胥视脑瘤类型、位置和大小,以及医生的经验与能力。对我而言,合适且容易切除的脑瘤仍以手术为主,伽玛刀为辅。因为实际地切除脑瘤能够更快地缓解症状,而伽玛刀并非实体手术刀,肿瘤不会凭空消失而是逐渐缩小。有时也只有透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取出化验,才能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手术仍属于一线治疗。

虽然如此,有时决定脑瘤的治疗计划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当脑瘤位置较深或黏附在重要组织或神经时,最大限度地切除尤其困难。举例而言,当一名年轻的GBM患者被告知只有两个选择:接受手术切除脑瘤以延长寿命,却将半身不遂;或不切除肿瘤以保有正常功能,惟寿命有限时,医生和患者同样难以抉择。

要知道GBM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约12至14个月,不幸的是在全力治疗下仍通常会复发。虽然伽玛刀并非GBM的主流治疗方法,但是的确有患者在术后通过伽玛刀治疗得以存活超过2年,包括我的一名78岁的患者。

总而言之,无论是关于病情或治疗选择,我会建议患者咨询他们觉得舒服,并且可了解自身顾虑的医生。在做出重大医疗决策之前,寻求第二意见总是有所帮助的。

 

-
石荣耀医生(Kevin Sek Weng Yew)
脑神经外科顾问

先头痛后呕吐嗜睡

头颅是一个密闭空间,容积约为1.7公升,而脑组织占据约1.4公升,余下的空间充满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试想象脑瘤忽然占据了20至30毫升(ml)的空间,正常脑组织受压迫,就会引起各种症状。

通常最早出现的脑瘤症状是头痛,之后则是呕吐和嗜睡(lethargic)等。其实脑瘤的症状有模式可辨认的,像是会引起癫痫的脑瘤,通常生长速度较慢。通常在进行影像扫描之前,医生就可大致推测出脑瘤所处部位。

鲜少忽丧意识或昏迷

举例,感到左侧肢体无力的患者,脑瘤应该是位于右侧的运动皮层(motor strip);颜面疼痛、听力下降或失去平衡等患者,肿瘤通常是位于后脑。

当患者无法言语时,肿瘤可能是长在布氏区(Broca's area)附近,因为此处主要负责言语的表达;而若是患者能够说话却无法理解别人所表达的内容,则应该是靠近负责语言记忆与理解的威氏区(Wernicke'sarea)。

一般上,脑瘤很少会导致患者忽然失去意识或昏迷。这类情况通常是发生脑血管意外,例如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起中风。

局麻无创伤 随时可暂停治疗

伽玛刀又称立体定位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利用192道由钴六十(cobalt-60)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射线,如同阳光下的放大镜可点燃纸张一样,以亚毫米(submillimeter)精准度定位聚焦在一点,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干扰细胞复制能力。

伽玛刀治疗的优势在于无创伤和无痛,且只需要局部麻醉,当天即可出院。患者需平躺在床上,并使用头架(frame)或面罩(mask)固定头部以防止移动。MRI扫描结果将被导入系统,由医生计算出患者脑内病灶的三维空间座标。过程中,四面八方的射线将集中照射在病灶上,而周边正常组织因射线分散,所接受的剂量非常低,因此影响甚小。此外,若患者想要如厕或稍微一动放松身体,亦可随时暂停疗程。

我本身曾为超过600名患者装置金属头架,这并不难,只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将螺钉固定在患者的颅骨上。有些患者不适合装置头架,例如头部有伤口或血管状况不良,可采用热塑性面罩(thermoplastic mask)固定法。虽然位置无法像头架般完全被‘锁死’,存在细微的移动误差,但是患者的舒适性所提升,也能以动作追踪相机弥补不足。

治简单病灶只需20分钟

伽玛刀治疗所需时间会根据病灶和仪器之新旧而有所不同。通常简单的病灶耗时约20分钟,至于复杂和多发性脑瘤可能需要1至2小时。我曾有一名晚期乳癌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脑内30处病灶,时长约4小时。

由于放射性元素都有半衰期(half life),会随着时间而冷却(能量消散),因此放射效果会渐渐降低,意味着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因此在使用了一定时间后,钴六十需要被替换或升级,以维持治疗效果。”

脑瘤4问:体积大剂量高 不适用免致毒性

问1:伽玛刀有何适应症?
答:伽马刀基本上适用于各种类型肿瘤,但是主要还是于脑膜瘤、转移性脑瘤、听觉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复发性脑下垂体瘤(pituitary tumor)、血管病灶如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ma),以及一些功能性问题,例如第五对脑神经受压引起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等。不过,对于GBM和脑下垂体瘤而言,伽玛刀应作为辅助而非一线治疗。

问2:伽玛刀会导致脱发?有何副作用?
答:除非病灶非常靠近皮肤层表面,患者可能会失去一撮头发,但这并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当不适合的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治疗,例如囊肿(cyst)或体积过大的脑瘤等,日后就会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这是因为当脑瘤过大时,所需的辐射剂量更高,治疗的准确度就越低,并且容易泄漏到病灶周遭,对正常脑组织造成很大的毒性。至于合适的病灶大小也不是单纯以小于3公分作区分,实际上是在于脑瘤容积,以致密(compact)的病灶为佳。

问3:伽玛刀治疗后多长时间见效?
答:伽玛刀作为一种放射治疗,不像外科手术实际切除病灶,其疗效是逐渐显现的。另外,疗效之快慢也取决于剂量之高低,例如当脑瘤靠近敏感区域时,会选择较低的剂量以策安全,那么脑瘤会缩小得较慢。以听觉神经瘤为例,一般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后1年才会看得出变小了,而若要完全收缩则需大约2年。若是通过伽玛刀破坏血管内层壁以治疗动静脉畸形,通常也需要2年以上才会看见其缩小和消失。

问4:伽玛刀治疗费用是多少?
答:一次约3万至3万5000令吉,在英国则需6万英镑(约34万令吉),因此在大马接受伽玛刀治疗非常便宜。虽然伽玛刀的费用是外科手术的一半,但有时并不能单纯地“能省则省”,接受充足和适当的治疗才能避免日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1.10.2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