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乳癌术后患者 适合打疫苗吗?美癌研:带瘤患者应优先接种疫苗

问:我是一名乳癌术后患者,正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请问我适合注射COVID-19疫苗吗?有什么长期副作用?

答:一般上,疫苗开发中的标准操作程序中,孕妇、儿童和具有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的人被排除参与早期试验。如果癌症患者在进入疫苗试验6个月内曾接受了化疗或免疫治疗药物,亦将从试验中排除。所以现时关于疫苗在癌症病患接种安全性(长期副作用)和有效性的数据非常有限。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中的疫苗试验,纳入约5万试验对象中包括肿瘤患者,这可以检测疫苗在这些相对脆弱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癌症患者可以留意相关研究进展和报导。

由于数据显示当癌症患者染上COVID-19后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有鉴于此,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OVID-19和癌症工作组成员最近进行对COVID-19疫苗的数据审查后,建议带瘤患者应被优先接种疫苗。

问药

运动“多多益善”? 适度可抗癌疗副作用 过度或诱免疫抑制

问:我是一位肺癌术后,完成化疗康复中的癌友,我坚持每天晨跑运动2小时,做家务3小时,请问运动真的可以预防癌症吗?

答:首先,先让我们了解何谓运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体力活动定义为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体力活动都是运动,只有计划性、重复性,以提高或者保持身体健康为目的活动才算是运动。所以做家务、烹饪、扫地、浇花、看孩子等都不算是运动。

研究显示,适度且规律运动,能增强积极的免疫系统反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还能推动免疫细胞更快地在体内循环。适度运动30至45分钟,免疫反应会持续增加,这种增强效果还有迭加效应(即每天重复效果更佳)。但持续运动超过3小时,免疫系统的反应却开始放缓。运动超过3.5小时,更有可能诱发免疫抑制。这颠复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运动锻炼得越久越好,运动多多益善,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运动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至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大于60分钟,没有更高收益,甚至可能会产生负效应。

问药

打升白针致白血病?

问:你好,我的母亲是一名乳癌病患,目前正在做化疗,医生在每一次的化疗前都帮他打一支白血球生成素filgrastim,即所谓的升白针。我听病友说,最好不要打升白针,打升白针会导致白血病,是真的吗?另外,针灸可以提升白细胞吗?

答:非格司亭(filgrastim)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白血球生成素(G-CSF),即俗称的升白针。升白针主要作用在于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使其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增加血液中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目前,医学界对白血病(俗称血癌)的出现是因为患者接受化疗所导致的,还是升白针所引起的,并没有定论。2010年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收录了25项临床试验数据,包括1万2700余例接受化疗患者,分为升白针组与非升白针组,结果发现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未用升白针比用升白针增加了3.4%的死亡率。

问药

中医肝火旺非西医肝炎

问:我平常都有用中药调理,但中医师总是说我肝火旺,并警告说熬夜肝火更旺,我私下去验血检查,发现我的肝功能指标正常,也没有A或B型肝炎,请问我还应该继续调理吗?除了熬夜还需注意什么吗?

答:肝火旺是中医特有的病名,中医认为肝的阳气亢盛所表现出来的热像,病人在临床上出现一组包括头晕、消瘦、烦躁、易怒、口苦、目赤、眼干、眼痒等的症状,经由中医师望闻问切后,所得出的辩证结果。大众常常以为肝火旺等同于西医的肝炎,这边听中医说肝火旺,那边赶紧去西医诊所或检验室检查,其实中医所指的肝并非指西医解剖学上的肝脏,它更多是指的中医五脏里面的“肝”和其具有的特定功能,并不能与西医的肝脏相提并论。

中医理论中提出肝主疏泄,主要功能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并维持气血及津液的运行3方面。西医界里所鉴定出的重要肝功能多达500种之多,其中主要功能为调节血液中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水平,同时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功能。一般上,中医认为导致肝火旺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日常生活中喜好烟酒、过食肥腻或辛辣之物,亦可酿热化为肝火。

问药

林仁吉/中药能改善勃起功能障碍吗?

问:我今年51岁,已婚,常年定居英国,去年MCO前回到马来西亚,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病史,现使用西药控制中。约10年前,我面对不举(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问题,无法行房,在英国咨询了大约10个泌尿科医生,也使用过tadalafil和sildenafil,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因此想请问中医能治疗不举吗?

答: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无法或保持阴茎勃起,以进行性交的能力。在排除西医学上精神性与器质性的病因后,可以考虑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症状与中医的阳痿类似,阳痿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其病因有禀赋不足、劳伤久病,或七情失调、过食肥甘、湿热内侵等。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20年3月曾发表研究勃起功能障碍的报告,结果显示中药联合他达拉非(tadalafil)对ED的疗效令人鼓舞,且无明显副作用。还有部分研究显示单独使用中药能改善勃起功能障碍,而针灸则有待更多研究结果以验证其疗效。

问药

林仁吉/慢性肾病患能否吃中药?台研究证可改善存活率

问:我妈妈已经是第四期慢性肾病,肾功能目前只剩13%,血糖和胆固醇都正常,只是血压时常都是约180/60。最近她的精神不是很好,我想让我妈试吃中药,以延迟洗肾并“提神”,但又不敢,担心会越吃越加重她的病情。所以想请问医师有什么中药可以帮帮我妈妈?

答: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严重影响着全球医疗系统的慢性疾病。CKD患者一般需要多学科、复杂和长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自我护理方案以及后期可能的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手术以改善病情。

2018年,台湾中国医药大学为了厘清中药辅助治疗对CKD患者(同时西药治疗)的生存率影响,从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收录了1万4718名CKD患者的病例,其中包括6958名中药(科学中药)辅助治疗的病人和7760名非中药治疗的病人以进行研究。这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丹参和复方济生肾气丸是CKD病人最常用的中药处方。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可以改善CKD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问药

林仁吉/味精高度加热会致癌?

问:由于出外工作的关系,基本上我三餐都在外解决,最近不幸被诊断患上大肠癌,我想知道味精会致癌吗?

答:日本科学家Kikunae Ikeda在1908年从海带中分离取得味精(MSG)。味精是现代食品与日常烹饪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现代食品工业使用微生物发酵粮食、淀粉等原料生产味精。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过程类似。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味精归类为 “通常被认为是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的食品成分,但其使用仍存在争议。因此,若生产的食品中含有味精,FDA要求生产商必须将其清楚列明在标签上。事实上,味精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已在市面被使用数十年,但是关于含味精食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确实存在,报告中不良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冒汗、面部紧绷感、心跳加速、心颤、哮喘等。但是,研究人员至今尚未找到有关味精与这些症状之间关系的明确证据。

问药

父母皆患癌 我是否该做基因检测?

问:你好,我母亲在约50岁的时候患有乳腺癌,父亲则在58岁发现结肠癌,我是一名男性,今年41岁,除了定期照肠镜,想请问是否该进行基因检测?
答:在现代临床和预防医学中,美国医学专家曾指出基因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癌症风险并做出监测和决策非常重要。根据梅奥诊所(Mayo Clinic)对最常见遗传性症候群和病症的综述,在大肠癌和乳腺癌病例中,约5%至10%与遗传因素有关。

好莱坞女星安祖莲娜祖莉(Angelina Jolie) 因发现自身携带BRCA 1缺陷基因而进行双乳与生殖器官切除术就是其中一种预防性决策手段,这里我们且不论其切除术合理与恰当性,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当我们发现基因异常时,医学家暂时还无法修复出现状况的的基因。当然,有些癌症只要能提早预知,通过生活习惯改变、注重日常体检,可以达到延缓甚至避免癌症的发生,其中包括乳腺癌、大肠癌等。

梅奥诊所发表的一项研究,建议那些没有个人癌症病史,但有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或大肠癌早发(60岁之前)家族病史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另外还有两种患者特征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连续两代或三代多种癌症集群性发作,和存在某些罕见肿瘤类型,包括输尿管癌和弥漫性胃癌。

问药

林仁吉/属非电离辐射 微波炉 WiFi 5G不致癌

问: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辐射致癌?微波炉、WiFi、新推出的5G会加剧患癌风险吗?

答:辐射,其实是大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当我坐在诊所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窗外的太阳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是辐射的功劳。理论上,凡是有温度的物体,都是辐射源。甚至家里的宠物也会发出辐射。只不过这微弱的辐射,未能对世界造成任何影响。

许多人都认为微波炉是有致癌风险的,也有人担心WiFi、手机信号也可能致癌。随着5G网络即将登陆马来西亚,信号更强更猛,民间又开始担心5G网络的辐射风险。其实真正有致癌风险的,是一类特别的辐射,叫“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一般上辐射根据能量高低可以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 。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可以影响生物体内的原子,直接破坏DNA,造成基因突变,因此是致癌风险。而非电离辐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坏DNA,因此理论上没有致癌风险。由于微波炉、WiFi、5G网络属于非电离辐射,所以不会致癌。 这里简单介绍生活中较常碰上的电离辐射。

问医

林仁吉 / 不同阶段不同角色 中西医治疗 非癌末才介入

问:医生,我是为患有第四期肺癌的表弟而问的。

我的表弟现年40岁,两个孩子的爸爸,生活健康,不烟不酒,是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

可是在数月前却在一次亲戚交谈时获知,原来表弟已确诊肺癌,而且据说已相当严重,难怪在今年过年期间,向来不多话的表弟一直拉着亲友们聊天,或许在那时他已经知道情况不妙了。

Q1:身为表姐,我想请问医生,若是肺癌已经到第四期(由于表弟不肯说,因此我们做了最坏打算),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以考虑呢?

Q2:根据有限的资料,他已经接受了该进行的治疗,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中西医治疗是否为最后的选择呢?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