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药食同源?天天吃有补益? 别小看食物 吃错毁药效

问:有一句话,叫“药食同源”─那食物可以取代药物吗?还是只是保健品?病发以后,还可以靠吃食物来做治疗吗?

萧文雄:“药食同源”的概念来自于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如今人们滥用药物,药食同源的理论的确很好听,但其概念需要有更多的科学论证。若我们参考“药食同源”表,你会发现有些食物是每天能吃的,如黄姜、胡椒、山药、芝麻等。这些药性不强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量摄取。一些药性较强的则需要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才服用,如田七和当归。

我们对读者的建议是,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如人参和当归,也不建议在没有咨询专业人士的情况下服用。例子如甘草有益则长期泡茶喝。实际上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以不适合长期大量服用。作为补药之首的人参,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如果本身就很壮实,或者有实证、热证的人吃了,便会造成补过了,引起“上火”的症状。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既然是药,就一定会有不良反应,滥用一样会导致“药源性疾病”。所以,不能拿药食同源的保健品或药材当做一日三餐。

问药

周志辉/从小不爱吃蔬果 单靠保健品可行吗?

问:我今年27岁,从小学就不吃蔬菜及水果。想请问如果长期没有吃蔬菜水果,单靠辅助品,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

答:很多儿童都有偏食的行为,对食用蔬菜水果会显得抗拒。相对而言,在日常饮食上就可能会较为偏重肉类食物。有些儿童即使愿意吃蔬果,也会有挑食的行为,比较厌恶某些特定的蔬果(如苦瓜、青椒等)。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喜欢的食物,但一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对本来厌恶食物有较广的接受度,挑食行为也会阶段性的获得改善,然而,读者到了成年后仍对各种蔬果显得抗拒,对营养摄取、肠道和整体的健康都会造成潜在的风险。

蔬果中主要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B群、C和K,以及钾、钙、镁、铁等矿物质,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化素(如叶黄素、胡萝卜素、茄红素等)。若蔬果摄取不足时,虽然可以透过综合型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品补足营养素,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一般均衡饮食中各种蔬果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膳食纤维。在临床上,若饮食中长期少菜多肉,缺乏充足的膳食纤维,加上膳食中相对较高的饱和脂肪和热量,也会容易造成肥胖、便秘及罹患代谢症候群,并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甚至导致肠道菌相失衡增加肠道病变的风险。

问药

周志辉/吃营养品后出现红痒肿 或身体在求救 应马上停服

问:很多直销营养产品都说,吃了这个产品,会有好转反应是正常的,是在净化身体;若出现副作用,比如便秘就是在吸收产品,咳痰就是把体内的痰一次排掉,头痛就是头部血液循环不好等。出现副作用时,更应该坚持继续吃,过了两三周就会好了。请问医学上或营养学上是否有好转反应这一说?是否熬过这过渡期就是好转反应了?另外,在马来西亚卫生部网站有认证的直销产品,是否就可放心使用?

答:基本上,医学上或营养学上并无好转反应的说法。坊间流传所谓的好转反应,并无正式的科学定义,且各界对此往往会有一套自己的说法。有些人认为这是体内毒素排出的过程之一;有人也认为这是身体的自愈功能发生作用时的一些健康反应;有人则相信这是产品正在起作用,将之视作改善体质的信号。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这些反应只是暂时性,没有将之视作产品的副作用来立即处理,但如果身体在吃了某些产品后出现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其实已显示身体的防御机制被启动,更代表了这些产品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应小心的将这些症状视作身体的求救讯号,在未经医生诊断身体是否出问题之前,建议应该赶快停止服用,千万别轻忽而赔上了宝贵的健康。

问药

林建斌/非愈多愈好 保健品有需要才吃

问:我想了解是否有什么保健品可以降低得到前列腺癌症或者肾亏的风险?我也想知道,为何我在吃了综合维生素(multivitamin)之后,尿液会变成黄色(虽然我每天有喝超过2公升的白开水)?

答:前列腺癌的确是我国男性第三大癌症,排名在肺癌和大肠癌之后。至于肾亏这词是中医里的说词,和西医里的肾的概念不同。中医里的肾概念是从功能角度出发,含义甚广;西医里的肾,指的是一种器官,主要帮助控制体内排毒,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两者概念不同,却容易让人误解。

我常遇见病患在西医那知道了肾功能衰退即慢性肾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却误以为是中医说的肾亏,而大量摄取“补肾”的产品,延误了西医的治疗,反而得不偿失。

至于中医里说的肾亏,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无法给予解说。

有关前列腺癌的预防,目前并没有医学证明有什么保健品是确定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最好的预防就是定期做健康检查,尤其是家人有前列腺癌的病史。一些小型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可减少或控制前列腺疾病,如果想服用, 最好征询药剂师或医生的意见。

问医

陈欣怡/注册NPRA不等于有疗效 保健品非药品 购买前先3问

问:我想咨询一些医学上的疑问,在COVID-19疫情期间因为更多人关注健康资讯,所以社交媒体上不时会出现不同的营养辅助品的广告,特别是那些直销产品,有些说吃了产品后有好转代表有净化身体的功效,若是出现副作用比如便秘或咳痰等,是在吸收产品或通过痰清除体内的毒素,甚至头痛的话意味着血液循环中,而且出现副作用更要继续吃,过了几个星期后就会好起来。

对于这样的说法究竟在医学上是否合理呢?是否熬过这段所谓的副作用期就能好转?再来,我国是否有监督网上兜售药物或营养辅助品的执法单位呢?曾看过一则在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指出,当小肠的绒毛受损后,就会影响人的吸收能力,但可以吃芦荟来达到修复效果,这样的说法究竟合理吗?

问药

陈朝颖/吃抗氧化保健品 抗严重过敏?肾上腺素注射笔更实际

问:我是一名60岁的妇女,对药物严重敏感,只知其中一种是阿司匹灵(aspirin),造成眼睛肿突以及皮肤瘙痒,其他未详。我也曾经因误吃了某种中药及食物导致呼吸困难,紧急送医。请问有什么方法可改善我当前的状况?

答:很遗憾的,目前并没有任何有效的改善方法,毕竟这和普通的皮肤敏感不一样,属于比较危险的情况。或许会有人建议你摄取一些抗氧化的保健品以提高免疫力,不过还不比准备一支肾上腺素注射笔安全有效,在过敏性反应出现,可及时治理,注射后会很快见效,过敏症状会很快减退,所以必须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肾上腺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物质。过敏紧急治疗中的注射位置首选大腿外侧,因为能令药物尽快见效,过敏症状很快会减退。肾上腺素会提高血压,改善因过敏性休克而头晕、晕倒或失去知觉的情况,同时放松气管肌肉,减少喉咙肿胀,改善患者呼吸。在使用肾上腺素注射笔之前,我们建议你先和你的主治医生商量。

问药

陈朝颖/保健品3个月可降血压?

问:我的父亲已经60岁,最近有人游说他买保健品,说3个月可以降血压,但最便宜的配套也要1000多令吉,想问是不是真的?

答:这类型的问题对于大众来说是非常普遍的。那保健品真的能降低血压吗?其实,我们必须先厘清以下几点:
1. 没有任何保健品的试验证明能100%保证它们能“即刻”和“直接”降低高血压。所以并不能取代药物成为控制高血压的主流。毕竟人类的血压必须每天都确保维持在健康的指数里,才能有效预防器官衰竭或并发症的衍生。

2. 保健品通常都需要摄取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高血压的后期,保健品比较适合在原有的药物疗程里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但如果是高血压前期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医生不会马上开始处方药物,而是会先建议靠饮食、运动、生活调整和适当的保健品来控制血压。

3. 与其听说哪个牌子能降低血压,不如开始打听什么样的机制能够帮忙降低血压吧!

在马来西亚,能够“间接”降低高血压的保健品不在少数,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问药

林建斌/雌激素非保健品勿滥用

问: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有很大可能在保健品中添加雌激素,请问多吃会对身体有害的吗?

答:首先,任何的保健品是不可添加雌激素(estrogen)的,雌激素是属于管制药物,若民众把它当保健品不知道分量天天吃,后过不堪设想。在适量且有控制的情况下, 雌激素的药物常用于避孕,调理经期或缓解更年期的症状。若在防衰老保健品内添加雌激素,男士长期吃了可对男性生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可失去生育能力,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女生长期服用也会带来副作用,如增加血管疾病和罹患一些癌症的几率。

一些保健品里含有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对缓解更年期的症状会有一些帮助,但也不建议长期服用,一旦症状改善就需停止服用。

总结来说,雌激素并不是保健品,不可滥用。植物雌激素适合缓解更年期的症状,但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

问药

林仁吉/长期偏食增慢性病风险 不了解勿乱服保健品

问:我的老公从小就偏食,目前没有其他疾病。想请问,可否介绍几种适合中年男性的中药或营养保健品给他服用?

答:长期偏食如甜食、咸食或肉食,都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你的先生应该定期进行检查,预防将来可出现的疾病。

例如,诊断高血压的唯一方法是定期检测血压。早期的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水平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才能了解自身情况。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给予40至65岁中年男性的健康检查建议,男性应该进行至少1年1次的血压检测,5年1次的胆固醇检查,45岁以上者每3年检查血糖1次,当然,该建议还包括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风险进行结直肠、前列腺和骨质疏松等的检查。

在中医方面,中医师则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体质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再辩证论治,即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建议适当的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达到阴阳调和,身心健康的状况。

至于营养保健品的使用,应该通过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后,再选择适合的保健品,不建议在未了解自身状态下,随意服用。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