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申兴/政治动盪诱发受伤因子 认知行为疗法 改变极端想法

问:我是一名销售员,现年42岁,已婚,与妻子育有2名孩子,分别是7岁及9岁。2018年大选我曾参与助选,当时我所支持的候选人中选,可是之后这位中选的议员却跳槽去其他政党,从那时起我就察觉自己的心情若有所失,之后更郁郁寡欢,也对政治失去兴趣。

在那段期间,妻子建议我去见辅导员及转介到政府诊所,根据诊断我有初期忧郁症,但无须吃药,只需维持他所交代的运动即可。在COVID-19期间我有遵循指示在家运动,因着鲜少接触人,情绪也安稳了很多。

可是就在宣布解散国会后,我的情绪又再出现了,这次感觉很不安,好像又要发作了。

请问医生,我该怎办呢?我很担心自己的忧郁症会更严重,因为之前看过报道有提及,再度出现的忧郁症会更恶化,是真的吗?


医生解答:

对你的遭遇感到抱歉,相信不少人也会因为现有的局势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生活的种种压力(疫情、政治动荡、社会因素等)都容易对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一些本来就有潜在“容易受伤因子”(vulnerability)的群体(如性格因素、过去情绪病的病史、家族遗传史等)。在受到外界的压力下,就有可能诱发潜在心理情绪疾病如忧郁症的出现。

一般上忧郁症的病状包括:

  1. 感到悲伤或无望
  2. 容易暴怒或烦躁
  3. 失去兴趣
  4. 睡眠障碍
  5. 疲倦和缺乏精力
  6. 食欲不佳和体重减轻,或者饮食冲动增加且体重增加。
  7. 思维、说话或身体动作缓慢。
  8. 负面想法,如内疚或自责。
  9. 难以进行思考、集中精力。
  10. 出现死亡或自杀想法,有自杀企图或进行自杀。


如果你的症状已影响到你的生活功能及作息,建议你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你可首选辅导或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你意识到不正确或负面的想法,确保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类想法的影响,并以更有效及正面的方式应对。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看法,也就是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对事情的认识和对事物(如选举、跳槽等)的见解。忧郁症患者往往都会对人对事有着负面或不合理的思维陷阱。

举例而言,议员跳槽我也需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即将来临的大选我将完全崩溃、我做的选择都是错的等极端的思维。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要让患者意识到这种不合理或极端的想法,治疗可让患者科学性地思考到底他的想法有没有依据(我的想法陷入哪种思维陷阱?坏情况真的像我想象中那样糟糕吗?),并通过治疗以改变患者的负面看法与心态以达到舒缓心理的痛楚。

简单来说,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就在于如果想法有问题,情绪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负面想法得以改善,那情绪也应当能随之得到改善。

此外,若有需要你也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比如抗忧郁症的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及短期抗焦虑的镇定剂(可能适用于选举期间的剧烈情绪波动)。每个人的病况不能一概而论,用药与否需衡量其利与弊,最好能与你的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商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适量的运动、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习惯、朋友或家人以及宗教的支持、建立健康的爱好等都对情绪改善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助选等活动真的对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你也可以考虑避免过度参与。

当然我也要强调的是,虽然从你的案例中提到选举的种种现象导致你有情绪病,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往往都会认为这个“选举的压力”就是导致情绪病的唯一因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然正确的。

再回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各种大小事,“压力”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很多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所谓的“压力”往往就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但须知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因此而患上精神或心理疾病,所以压力并不能简单地与精神心理疾病划上等号。因此在治疗方面必须拿捏清楚,以便对症下药解决根源,而不是一味把矛头指向“压力”的出现。

总的来说,“压力”无可否认对于情绪病的诱发与治疗是重要的,但“压力”并非是“唯一”或“必然”的因素。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环,既然是无可避免的,那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去面对它吧!

 

20221113_Dr Yeoh
杨申兴医生(精神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杨申兴医生(精神科).2022.11.1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