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

一年未再来月经·即步入更年期

更年期年龄因人而异,如何才算正式进入更年期?妇产科医生拿汀卡玛姬解释,距离最后一次月经之后的一年都没有月经,就已经是步入更年期。一般而言,更年期在45至50岁之间发生,通常都会有一些更年期症状,而大马女性的更年期平均年龄是51岁。

她劝告女性不要因为步入更年期而感觉如世界末日,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所有人都必须去面对它。若以80岁寿命来计算,女性有三分一的生命是与更年期之年共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以面对更年期以后的各种身体变化。

“更年期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如排泄习惯改变、骨质疏松症等,但是每一位女性都会在这个生理转换阶段有各种负面经验,包括失眠、汗多、疲倦、皮肤干燥及痒、头痛、善忘、脾气暴躁等等,若真的克服不了这些症状,就找专业人士协助,不要觉得这是自然生理反应,而选择忍受,因为过度的症状可能会带来长期影响,包括毛发、皮肤,甚至心脏。”

她提出多项建议让更年期女性克服常见的症状,包括穿着舒服衣服入睡,让自己处在一个干爽的环境,减少咖啡摄取,或选择在白天喝、戒烟、少吃辛辣食物,以减少汗多及失眠症状。

易怒、皮肤干、骨质会流失得更快

成人健康

女性头号杀手·乳癌与子宫颈癌

尽管已经过了母亲节,但还是想把这篇文献给天下的女性,告诉她们要多爱惜自己一些,尤其是象征女性身份的两个器官——乳房与子宫,不要只是把精神与时间都贡献给工作与家庭,照顾好自己的健康,才是多爱自己的最好做法。

乳癌与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的两大头号杀手,但是这两种癌症都是可以全面预防的癌症,只要平时多留意身体发出的讯息,或者定期做适时的体检,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疾病未转化为癌症之前就清理,将可大大减低死于这两种癌症的女性患者人数。

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给与女性的各种忠告与知识,让我们多了解我们的身体,也知道要如何觉察身体所发出的健康警号。

子宫抹片检查
有效发现子宫颈癌

马大医药中心妇产肿瘤顾问医生胡燕玲教授认为,尽管子宫颈癌是很普遍的女性癌症,但却是可以全面预防的癌症,因为它从很早期,甚至还未成“癌”时,就已经发出各种讯号,但往往女性都不以为意,直至进入晚期才寻求治疗。

成人健康

心脏内科专科医生黄德威:心脏病症状是重要警告

心脏病仍然是大马的第一杀手。大多数的大马公众人士对心脏病的准确症状(Symptoms)所知不多,往往指鹿为马。到底什么才是准确的心脏病症状呢?

来自吉隆坡的心脏内科兼冠状动脉矫形手术(俗称“通波仔”手术)专科医生黄德威(Dr.WongTeck Wee),于最近的一项专访中仔细讲述心脏病的准确症状。

他指出,在心脏病发作之前,症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症状能给予病人和医生非常重要的警告:即病人的心脏开始有问题了。运气好的病人就会出现症状;不过,如果运气欠佳,也有可能会出现感觉不到症状的情况。由于这属于另一个课题,他首先集中在谈“出现症状的心脏病患者”部份。

心脏病患者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第一种症状:胸痛

亲子妇幼

更年期对女性心理生理上都很压力

更年期是指妇女由有生育能力进入不能生育的一段过渡时期,卵巢从定期的排卵转变为不定期的排卵,而卵巢分泌的性贺尔蒙(雌激素、黄体素、雄激素)开始逐渐减少。正因为体内女性贺尔蒙下降,部份妇女开始出现热潮红、盗汗、心悸、失眠、阴道萎缩、忧郁等不适症状,临床上统称为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无论在心理或生理上,都是感到很压力的一种生理现象,心理上感觉已经失去做女性的各种特征,而生理上则要承受各种更年期症状,包括失眠、心慌、多汗、脾气暴躁等等,是女性所畏惧的一个生理关卡。

在正常生理节奏中,女性更年期一般是在50岁左右,但随着职业女性越来越普遍,事业家庭两头忙,压力不亚于男性,因此近年来女性更年期已经趋向年轻化,甚至出现“绝经前后诸症”或“停经前后诸症”,在未到更年期年龄就停经,是现代女性的忧虑之一,不但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因为生理状况紊乱而引发心理问题。

更年期生理问题
与心理问题息息相关

饮食营养

生机饮食·过于极端未必健康

坊间有许多不同的养生饮食方式,生机饮食可算是备受推崇的方式之一。生机一词也成为许多养生专家或达人口中可以治病的活招牌,加上一堆排毒、养生或甚至抗癌的惊世言论,似乎扯上生机就等于健康。问题是坊间的养生专家这么多,对生机饮食的诠释又各有不同,到底怎样才算是生机饮食?又或是健康的饮食?

生机饮食是源自外国所谓的raw food diet或living food diet,从字面来看是指生吃或有生命的饮食,强调这样才能保留食物中的酵素和营养。坊间对生机饮食已演化出不同的观点和诠释,有人坚持完全的生机饮食,强调生食且全素;追求部份生机饮食的人,虽然强调全素,但并不坚持生食;而采纳中庸性的生机饮食,则强调食用无农药或化学肥料等污染的动植物性食品,强调饮食要少油,故多选择凉拌、清蒸的烹调方式,因此很多人会误把生机、有机和素食画上等号。

综合国内外的说法,生机饮食主要是以生食、素食或天然无污染等为基本诉求的饮食概念。大众对生机的诠释看法分歧,各种方式都有自己忠实的支持者,国外有些较极端的支持者,为了坚持生食,除了茶叶要以日晒制作外,甚至连泡茶应否用热水都有争辩。目前坊间百家争鸣,每位专家或达人都争相推崇自己的养生方式或食谱,对何谓健康和营养拼凑出很多解读和高见,虽然夹带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科学名词,但不少都与科学有所偏离。

饮食营养

美国最新饮食指南受益者——蛋黄与咖啡

美国作为世界领头羊,几乎什么决定都能影响世界;饮食营养界也不例外。今年1月推出的美国最新饮食指南,里头一句话:“饮食中摄取过多的胆固醇不再值得顾虑”,引起广泛讨论。

早有大量研究证明与支持饮食中的胆固醇对健康成年人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也是美国最新饮食指南,取消了最多日食300毫克胆固醇限制的依据。可是,取消膳食胆固醇的限制不代表大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吃高胆固醇食物。这项指南有其暧昧的地方,针对的只是健康成年人。那已经患有慢性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的心脏病发准候选人呢?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无论如何,这项指南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蛋黄。对蛋黄而言,这仿佛是一场大解禁,一场迟来的正义。高胆固醇的食物一直被认定是提高心脏病几率的罪魁祸首;蛋黄作为高胆固醇界的首席代表(一粒蛋黄就含有275毫克胆固醇),自然被讨厌多年。可是,蛋黄有值得被平反的原因——含有丰富的胆碱(Choline)。这个胆碱的神奇之处是可以预防肝脏累积胆固醇及脂肪。

甚至,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系主任Walter Willett指出,目前没有研究显示多吃蛋的人会比少吃蛋的人更容易心脏病发作。读到这,曾经积极运动练身只吃蛋白抑或惧怕胆固醇而把蛋黄丢掉的你,有没有遗憾错怪了蛋黄?

成人健康

正确保存·断肢可驳回

一旦发生肢体断开的意外,在处理生命安全问题后,使用正确方法保存断开的肢体,仍然有望救回断肢,避免终身残疾!

吉隆坡中央医院骨科部门手部及微型手术顾问医生拿督拉斯丁说,发生肢体意外,首先是从意外地点转移到安全地点,过后优先处理自身伤害,进行包扎伤口的止血急救,之后才关心断开的肢体。

“公众需知如何保存断开的肢体,例如断开的手掌,必须使用清洁及稍微一点湿润的布包裹起来,然后放入防水的塑料袋内进行密封,再放入有冰块和水的箱子。”

他说,需要注意的几点是冰块和水的水位必须能够完全覆盖塑料袋;断肢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不能直接浸泡在水中及不能直接与冰块接触。

他解释,若断肢直接接触冰块,则会导致断肢被冻坏,如此一来将无法进行接驳手术。

12小时内仍能进行接驳

他提醒,使用的冰块为一般冰块就好,切勿使用干冰。

他表示,病人必须在受伤后的8小时内送到拥有接驳断肢设备的医院,因为若超过时限,细胞会坏死,即使将血管重新接驳及供血,也无法复原。

“实际情况按伤势而定,若伤势不是太过严重,12小时内仍能进行接驳,但是保险的时间是8小时内。”

饮食营养

视个人需求摄取·均衡多样化蛋白质来源

最近参加一些营养保健的座谈会,发现民众受到一些网络传言的影响甚钜,必需营养素之一的蛋白质,也有不少的疑惑和迷思,例如:蛋白质种类多,到底哪种比较营养?吃多少比较好?摄取过多有害吗?想锻炼肌肉的人要补充哪一种蛋白质?我在以前的专栏曾介绍过蛋白质的重要性,这次不妨来聊聊大家在生活中对蛋白质可能有的疑惑。

一般食物的蛋白质由20种胺基酸所组成,来维持人体肌肉、皮肤、酵素、血液及抗体之制造。

我们每天应该吃多少蛋白质?以当今的研究文献来看,较客观的建议是,一般健康成年人在非运动状态时,每天每公斤体重最少要摄取0.8克以上的蛋白质,以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求,孕妇、青少年及病人则需要额外更多的蛋白质,而老年人也同样需要较多的蛋白质来改善肌肉质量、免疫状况及骨骼健康。

讲求肌肉耐力和力量的运动员,每公斤体重一般需要摄取1.2~1.7克蛋白质,来补充因高强度肌肉训练而快速流失的肌肉蛋白。通常运动量越大,蛋白质的需求量就越大,然而适量最重要,并非加倍食用就会长出双倍肌肉。

减少依赖单一来源

饮食营养

竹笋高纤食材·但绝对不能生食

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在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竹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孟宗竹、桂竹、麻竹、绿竹、箭竹、乌脚绿竹等众多品种。而竹对中华饮食也同样重要,曾看过一句有趣的话“岂能食无肉,更不可吃无竹”,竹叶可以包粽子,竹笋更是味道脆嫩鲜美,且有益健康。不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有些竹笋会带有苦味?有方法避免吗?同时也有不少人不敢吃竹笋,只因听说它有毒,这是真的吗?

竹是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从它的地下茎长出尚未木质化的嫩芽就是竹笋(bamboo shoot),可作为蔬菜食用,桂竹笋、麻竹笋、绿竹笋或孟宗竹笋等竹笋,盛产期、外型与风味都各有不同。竹笋的成份超过九成都是水,其余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约3~4%)和膳食纤维(约2~3%)和少量的蛋白质,具有低脂及低热量的特色。

据一些中医古籍的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消食胀、爽胃润肠、解毒和利尿等作用,以现代的说法,高纤的竹笋有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及预防便秘等好处,不少研究也强调竹笋含丰富的营养和膳食纤维,鼓励大家多吃竹笋。但说也奇怪,我在香港、广东却曾常听到“竹笋有毒”,不能多吃!鸭肉、鹅肉也都有类似的说法,很多人因此就不敢吃竹笋。

疾病疗法

微创手术也可以矫正脊柱侧弯

老年人驼背,并不会令人惊讶,这是随着年龄老化的迹象,但越来越多青少年,甚至小学生也出现驼背或侧弯的现象,才是令人感到担忧的事情,若不及时矫正,将来他们一辈子就可能挺不直腰做人。

驼背,在医学上称作“脊柱侧弯”,弯曲的部位可以涵盖整条脊椎骨,也可以有几个弯曲点。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有很多,若不是太严重,通常都是通过物理治疗或穿戴背部支架来矫正,最后若仍无法阻止侧弯的趋势,就需要动手术来矫正。

过去,脊柱侧弯患者都不想动手术,因为涉及脊椎,传统的开腹手术若有任何闪失,可能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风险较高。但随着微创手术的发明,也普遍应用在其他手术后,如今微创手术也可用在矫正脊柱侧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国民大学医院骨科及脊柱外科顾问医生莫哈末希山表示,微创手术在医学界并不是新鲜事,常用于妇产科、腹腔科手术,但用在治疗脊柱侧弯则是新技术。其实在外国以微创手术治疗脊柱侧弯(scoliosis)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之久,我国是在近年来才引入。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侧弯
更准确、伤口小、复原快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