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妇幼

职业妈妈如何不让宝宝断奶?

许多妈妈是职业女性,无法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抱在身边哺乳,那该怎么办呢?

职业妈妈一样可以哺乳孩子!不过,要遵守坐月期间全亲喂及出月后才泵奶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母乳供应平衡及顺利哺育孩子的目的。

妈妈可在坐月第一个月实行全亲喂,满月后每天早上只需要泵奶一次,连续30天可以存到30瓶奶了,所以妈妈第3个月上班后就不必担心孩子没有母乳喝。

奶粉难消化不是耐饱

妈妈上班后还是要继续定时泵奶以维持奶量,而上班前或下班后应该给孩子亲喂,因为孩子的嘴巴是刺激泌乳反射最好的工具。

建议职业妈妈尽可能全哺乳6个星期或直至复工前两个星期,而复工前两个星期可以开始复习如何挤奶。挤出的母乳可放进冰箱储存,室温、冷藏和冷冻的母乳分别可耐3小时、3天和3个月之久。

许多妈妈认为白天给孩子喝母乳,晚上则给孩子喝奶粉,因为奶粉“耐饱”(其实是难以消化所致),这是错误的行为和观念。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只是休息,没有白天工作那么压力,所以晚上尤其午夜1至5点的时候是母乳分泌最旺盛及最有营养的时候,妈妈更应该给孩子哺乳。

饮食营养

椰子水可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椰子的品种和颜色很多,椰子树可生产椰子的时间长达六七十年,果实的颜色一般有青色、黄色或金色等。果实生长期约需一年时间,果实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椰子水(coconut water)的风味差别甚大,水量会逐渐增多,大概生长到5个月时,椰子会开始利用椰子水中的油脂和蛋白质慢慢转换成果肉。

要选水多的椰子

随着椰子越趋成熟,通常生长到8~9个月的时候,椰子水的含量会到达最多的阶段(约500毫升以上),这个阶段除了酸度下降外,总糖量也会上升到较高的含量(约5~6%),加上果肉的厚度一般只有0.5公分左右,质地柔软且透明,椰子水和椰肉都会相对清甜可口。当超过9个月之后,椰子的果肉会开始变硬,椰子水的量也会逐渐下降。

有些欧美朋友会分不清椰奶和椰子水的差别,其实,椰奶一般是用成熟椰子的果肉加水搅拌后制成,因成熟果肉含油较多,椰奶也含有不少油脂。大家喝椰子水时,如果有机会自己选择椰子的话,可以先尝试摇晃一下,不妨选择水声较为明显的椰子,通常代表椰子中的水量较多,较接近椰子水最甜、果肉细嫩的阶段,也是很多人所谓不老不嫩的椰子,若椰子的水量偏少,也表示椰子水的味道相对较差。

专题

【医疗专题(下)】6亿打造 全马唯一·先进仪器 安全设备

马大医药中心设立的“图像引导与微创治疗中心”(Centre For Image Guided&Minimally Therapy,Cigmit)是全马唯一一所拥有最多图像引导系统结合手术室设备的医院,其中磁力共振造影(MRI)连接手术室的设备,能在高度安全下准确治疗顽疾,尤以神经系统疾病项目最受用。

“这项耗资6亿令吉打造的Cigmit是在2016年6月启用,当中的医疗系统属世界级医疗设备。Cigmit未成立以前,马大的脑神经外科医生已从原有的1人增加至3人,我们虽掌握了最新治疗的技术技能,当在研究引进新一代的设备时,更显得雄心万丈,继而设立Cigmit。

全马只此一家

我们都是在国外受训过,非常熟悉这些医疗仪器且都希望提供病患最好的治疗,所以有必要跳跃到另一个更高的领域。

Cigmit共有5个房间,分别是MRI连接手术室、电脑断层(CT)扫描连接手术室及放射治疗系统“诺力刀”(Novalis)。

MRI和CT扫描是很常见用于检验身体结构的成像和扫描系统,不过,MRI和CT扫描连接手术室的组合却很罕见。

专题

【医疗专题(上)】跨专科会诊一站式治疗.快速满足病患需求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在医学界也不例外。

以治疗疾病为例,国际医学界已出现一个趋势,发展“一站式的治疗服务”,即由检查、确诊到治疗,皆由一个“跨专科”的团队共同会诊,及早为患者制定更全面、个人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效。

马大医药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

外国月亮比较圆”一直是国人到海外求医的心态,认为国外的医疗服务最好、医生医术最高明,本地医疗无法媲美。事实上,马来西亚已被评选为2017年世界四大最佳医疗保健国之一,以马大医药中心为例,除了具备6亿令吉打造全马首个“图像引导与微创治疗中心”(Centre For Image Guided & Minimally Therapy,Cigmit)的顶尖医疗设施,该院专科医生都在英美及澳洲接受过高度训练且经验丰富,证明了我国医疗体系,无论是技术和专才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准,是国人求医的最佳选择。

问医

问医·颈椎间盘突出酸痛难奈·或是神经炎需MRI确诊

问:3年前由高处摔下导致颈椎间盘突出(C2至C5),3个月左右颈项不能轻易转动。曾到整脊中心矫正治疗年多,现已停止治疗。可是颈项时常紧绷,背部酸痛难受,只有刚起床时短暂松解,久坐最难受。请问该怎么治疗?

答:从来信,我推测您因颈椎间盘突出(C2至C5)造成椎间盘疼痛(Discogenic Pain)、逆转颈椎前凸(Reversal of Lordosis),且有神经炎的现象,要进一步确定病情,需以体检和磁力共振造影(MRI)做判断。

如果检查结果证实不是神经炎,就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口服药物,舒缓颈项的紧绷感。轻微的按摩和骨骼矫正治疗,也会对您有帮助。

很多时候,在创伤后痛楚不会完全消失,就是说您的疼痛指数不可能是“0”,而是“1”或“2”,不会完全不痛,但比起以前是好转,所以病人须学习管理疼痛,减低痛楚对生活影响,才能和疼痛一起生活。

平日可做适当的运动,如游泳、伸展动作、散步、慢跑等都不错,注意动作和姿势,避免提重物,都可以让疼痛得到舒缓。

问医

问医·幽门螺旋杆菌·通常一周可治愈

问:验血报告指我有幽门螺旋杆菌,医生说不治疗会变成胃癌;但有人说不必治疗会自行痊愈。我也搞糊涂了!治疗过程是怎样?费用很高吗?

答: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血液检查是测试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所产生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当验血报告呈阳性反应时,意味着受测者曾经或现在感染幽门菌。

一般上,医生会询问病人曾否接受治疗,若答案为否定,通常会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法”(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治疗病人。

若病患曾接受治疗,但血液报告依旧为阳性,病患可能没有再受到幽门菌感染,但血清中仍保有此菌抗体。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通过尿素呼气检验来确诊是次病患是否为活性感染。

尿素呼气检验用来测试幽门菌产生的尿素酶。如果呈阳性反应,这意味着病患体内有幽门菌的存在,反之亦然。这让医生很清楚病患是否该接受治疗。若病患不接受治疗,幽门菌是不会自动消失的。

问医

问医·甲状腺功能不足·大部份长期用药

问:甲状腺所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在服用药物后,会不会恢复原本功能?

答:若因为甲状腺功能不足引起身体功能衰退(例如皮肤干燥、代谢变差、肌肉松弛无力等症状),适当用药治疗后当然会改善。

问:甲状腺导致的皮肤干燥,除了服药,还有什么办法能改善?甲状腺会不会引起皮肤敏感,像身体发痒?

答:甲状腺功能不足的确会引起许多皮肤方面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粗厚、无弹性、脱屑,黏液性水肿。除了服用甲状腺素,可适当使用乳液滋润皮肤,并尽量避免太干冷的环境或阳光照射太久,否则可能会导致皮肤变得敏感、易发痒。

问:甲状腺这病可以根治吗?

问医

问医·吃药运动仍无法入睡·服安眠药小心成瘾性

问:我长期都处于无法睡眠,甚至说不会睡觉。我每天都有做甩手运动、慢跑,医生也给我吃midazolam7.5mg(半粒),对此并无帮助。我该怎么办?应该看什么科?精神科?内科?

答:长期睡眠质量差的原因好多,治疗方案也因此不尽相同,如果是续发性,既有其他身心因素而造成的睡眠问题,那治疗应对症下药,以解决根本导因为主,治疗睡眠为次。

在此情况下,如果仅服用安眠药就可能治标不治本。反之,部份患者在没有其他明显导因的情况下,而导致的失眠称之为原发性,那治疗就应以改善睡眠质量为主,因此建议您与医生进一步商量失眠的原因。一般上精神科医生都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与治疗。

成人健康

肠无渣滓一身轻·便秘是百病之源

在一天当中,人与吃喝拉撒睡脱离不了关系,如果这5样事都能正常进行,说明人的健康一般无忧。不过,有不少人吃喝撒睡不愁,偏偏在“拉”上有说不出来的困扰。所谓拉指的就是大便,轻者是拉不清,排不完;重者是怎样千方百计就是没法子顺畅无阻地“3分钟内解决”,如此日子一长,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发热、皮肤痕痒、腹胀、腹痛等等。

中医理论说:“便秘是百病之源,肠无渣滓一身轻。”在中医临床上显现无疑。尤其是患者能够正常排便后,伴随适时调理和照顾,病情一般都可缓和下来,且很快就痊愈。反之,则会发展成重症如大肠癌或直肠癌等。

因此,中医师许才寿说,在望闻问切里的“问”一定会问及患者的大小便如何。不外是大小二便的排泄对健康影响至大,如二便不通或太多太少等,都是一个警号。其他症状诸如大便干燥难解,腹部胀痛为实证,大便秘结,腹不胀不满,多为虚证,主因是气虚、津液不足。酸臭的大便多为伤食积滞。

行医多年的他坦言,若患者有便秘的困扰,必须据实说出来,不要有所隐瞒,即便不说老实话,中医也可从症状和脉象中知道一二,好比有便秘者普遍会出现一些症状如鼻子呈红色、鼻子痒等表现。

饮食营养

营养素对身体很重要!

国人的日常饮食,受西方饮食习惯影响,日渐以动物性蛋白质等西式餐饮居多,所以在蛋白质、脂肪、醣类的摄取上不虞缺乏,反倒有过量的问题。而“维他命”及“矿物质”的摄取却有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发生,在此特别说明维他命与矿物质的功用与食物来源,以及在过量及不足的情形下会产生什么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对营养素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负责消化吸收的肠胃道逐渐老化、蠕动缓慢,加上体内代谢力逐渐减弱,摄入的营养素往往吸收少,流失多,因此更需适时、适性、适地的来增减,以维持健康。怀孕、哺乳中、成长期等特殊状态,也必须提高营养素的摄取。

营养素容易从食物中取得,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破坏而失去功效,因此若能更了解它们的特性,并加以适当调理,完善保存,便能从食物中吸收较为完整的营养,进而帮助人体有效利用。

营养素共分6大类:蛋白质、脂肪、醣类、维他命、矿物质、水。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