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脑胃出血可致命

“医生,我的瘀青又跑出来了。”60多岁的陈女士一边说一边拉起袖子秀出手臂上的瘀斑。

她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已经有十几年的病史,因为病情的关系长期需要使用低剂量类固醇,虽持续回诊监控,但血小板偶尔还是会降到很低的状况,让她有点担心。

台北荣民总医院内科部输血医学科陈玟均医生指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自体抗体攻击自己的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减少。正常的血小板数量约15至40万/μL,而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能只有数万/μL,甚至只有数千/μL,因此会增加自发性出血的风险。ITP的发生率约十万分之五,较常发生在15岁以下、60岁以上,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

当患者血小板降低时,皮肤容易出现出血点,或是一片一片的瘀青,因此可能需要调高类固醇的剂量,然而在使用较高剂量的类固醇后,患者常感到生活品质变差。陈玟均医生说,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还有血小板生成药物都是治疗的选项,患者可以检视自己的状况或对于生活品质的期待,与医生沟通适合自己的治疗。

长紫斑黏膜出血

血小板是非常重要的血球,能够促使血液凝固,发挥止血的功能。陈玟均医生说,当血小板数量过少时,就容易出现出血的状况。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皮肤可能有点状出血,或是大片瘀斑,所以被称为“紫斑症”。患者的黏膜也容易出血,例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口腔出血等,甚至会有血便、血尿的状况。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流血不止的问题。

如果出血发生在较关键的部位,例如颅内出血、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危及性命。

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类固醇作为第一线治疗,透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陈玟均医生说,类固醇治疗的效果快、费用低,但是因为在长期使用类固醇后,可能出现多种副作用,例如月亮脸、水牛肩、中枢性肥胖、血糖升高、血压升高、骨质疏松、容易感染等,所以目前的治疗指引是希望病人不要使用类固醇超过6周。

陈玟均医生说,“目前的治疗准则是先给予类固醇,若发生严重出血时或是怀孕妇女、小孩则是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做为第一线的治疗,如果效果不佳或在6周内还没有办法拿掉类固醇,可能会开始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单株抗体、血小板生成药物等治疗。”其中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血小板破坏,而血小板生成药物则能够促进血小板生成,帮助提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包含需回医院施打的皮下注射针剂以及口服药物。在与陈女士讨论后,为患者申请血小板生成药物,让血小板数量回升,并且减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后续患者也顺利停掉类固醇,减少病人担心的感染、骨质疏松等风险。

治疗目标:血小板维持5万以上

陈玟均医生补充,“如果血小板减少超过12个月,会考虑脾脏切除手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是脾脏是个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器官,切除脾脏后可能会影响免疫力,容易遭到某些病原的感染,因此近几年来,由于药物的进步,已经较少人接受如此侵入性的手术治疗了。”

陈玟均医生说,以临床上的观察,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副作用相较于类固醇,较可以被病人接受,因此患者服药顺从性普遍比较好,部分患者可能有肌肉酸痛、肠胃不适的状况,也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标是让血小板数量至少维持在5万/μL以上,患者于日常生活中比较不需要担心流血不止的状况,但也需要考量治疗后血小板过高亦会有血栓产生的风险。陈玟均医生说,在追踪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都会依照患者的状况,适时调整药物。

笔记重点记起来

1. ITP是自体免疫疾病,会导致血小板数量过少。
2. 症状: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出血点或瘀斑,牙龈、口腔、鼻腔可能有流血不止的状况,也可能出现血便、血尿、月经异常出血。请务必尽快至血液科检查,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3.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使用类固醇治疗,一般建议不要使用超过6周。医生会视病况搭配免疫抑制剂、血小板生成药物等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血小板破坏,血小板生成药物能够促进血小板生成。
4. 血小板生成药物:分为针剂与口服两种,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对病患来说相对比较能接受,有助改善患者的服药顺从性,提升生活品质。
5. 提醒:在血小板数量较少时,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碰撞出血的机会!
(编按:本文由“照护线上”授权转载*连接至 https://www.careonline.com.tw

 

_

_

_

_

 

男性血尿女性经血多

“这篇文章通用于全世界。无论你是否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皆会让你有所受益。

ITP的发生率在全世界皆大致相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根据一项报告,ITP的总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就有1.5至5名成年人或儿童患有该疾病。

ITP主要分为两种,即原发性ITP及继发性ITP。一名ITP患者若无明显的诱发性病因即为原发性ITP。然而,继发性ITP与并存的系统性疾病有关,如自体免疫系统失调、药物诱发或疫苗接种相关等。

ITP患者通常会出现黏膜出血,如瘀斑或牙龈出血等的症状。然而,女性患者亦会出现月经量过多的情况;男性患者则大多会出现血尿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患者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如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

大多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活动并不会受到影响,且一如既往地正常生活着。其实不然,ITP患者会出现出血倾向往往与一些危险因子有关,如年龄较大(大于65岁)、ITP类型、既往有出血史、接触过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的药物、有共病(如肾功能损害或肝衰竭等)以及外伤或进行具出血风险的日常活动。

当一名患者开始察觉到自身的血小板指数呈下降趋势时,就需当心了。家族疾病史或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的迹象、伴随药物以及年龄等皆为ITP主要的危险因子。

ITP的管理基础主要分为病程、治疗机会、生活品质、病人与照护者的偏好。

类固醇失效 转投血小板生成素

除此之外,文中所提及的一些ITP治疗方式皆已过时。ITP的治疗方式主要能分为几种,而类固醇治疗法则是作为ITP的第一线治疗。然而,血液内科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类固醇的时长少于6周。若ITP患者于3个月后出现依赖类固醇或对类固醇无反应时,患者就需从第一线治疗转为第二线治疗,即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如口服药艾曲泊帕或注射药罗米司亭(romiplostim)、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以及脾脏切除术(splenectomy)。后者一般会于诊断后的1年才进行,这是由于第一年有自发性缓解的机会。
ITP患者的血小板数如若高于30x10(9)/L,但无症状显现,则需继续观察;而若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30x10(9)/L,但无症状或轻微出血倾向,则需开始接受第一线治疗。

同时,ITP患者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皆需要改变,如饮食均衡等。若ITP患者发现自己出现异常的出血倾向或浮现瘀斑时,应及早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筛检。

 

_
本地医生点评:
韩湘灵医生(Hon Siong Leng)
血液内科顾问


**溫馨提醒:文章與廣告內提及產品、服務及個案僅供參考,不能作為看診依據,須以醫生的意見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文:陈玟均医生.2023.11.0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