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专题

斑丘疹 水泡 荨麻疹 COVID-19诱发皮肤病

医句话:

COVID-19确诊者在染病康复后面对不同的后遗症,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丧失嗅觉和味觉、腹泻及呼吸困难。COVID-19亦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多个器官。其中,约有7%的确诊者会出现一种或多种皮肤症状,包括最常见的麻疹样皮疹、貌似水痘的水泡、荨麻疹及较少见的COVID脚趾。若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2019年,全球遭到COVID-19的大肆侵害。在这场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中,世界各国政府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而展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即世人耳熟能详的行动管制令(Movement Order Control,MCO)与隔离措施(quarantines)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病毒延烧至今已4年,有些确诊者在染病康复后面对不同的后遗症,最常见的COVID-19症状包括头痛、丧失嗅觉和味觉、腹泻及呼吸困难。

问药

陈文恬/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可改善

问:我的母亲去看中医,回来后告诉我们,中医说她“中气下陷”,想问到底什么是中气下陷?

答:“中气下陷“这一病证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医理论认为“中气”主要指脾胃之气,而脾胃之气有消化分解饮食水谷,将其化生为气血,并将气血向上提升人体上部和灌注于心脏的功用。

中气下陷,即脾胃之气亏虚,升举无力,造成腹部重坠胀满、肛门重坠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不止、气少乏力、肢体沉重、声音低弱、头晕目眩、脸色苍白等症状。

中气下陷的代表药方为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可以补中益气,人参、甘草、白术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当归补血养血,陈皮、升麻、柴胡可提升中气,扭转中气下陷。

 

饮食营养

何洁滢/出生1000天营养定终身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

妇女怀孕到孩子两岁生日之间的首1000天对于孩童来说,是掌握一生健康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的营养状况将会对孩子的发育、学习和成长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成为他们终身健康的基础。

这是因为最初的1000天是孩子大脑开始生长发育的时候,若他们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则会对孩子正发育的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能力。

1)孕期营养
在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摄入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也可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婴儿的大脑将在这期间经历快速生长和发育。孕妇可在这期间多摄取富含叶酸、铁、锌及Omega3脂肪酸等对婴儿大脑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食物。

2)纯母乳喂养至宝宝6个月大
母亲们或许会觉得宝宝单喝母乳会营养不足,但其实母乳的成分将针对婴儿在不同阶段进行调节来满足对营养的需求。因此母乳可谓是婴儿首6个月所需且最完整均衡的食物。母乳本身具有保护性功能,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及预防宝宝感染病毒和细菌的风险,从而帮助宝宝预防一些疾病如哮喘、过敏和糖尿病等。

饮食营养

许慧雯/168间歇性断食 断早餐还是断晚餐好?

168间歇性断食减肥法近来很火爆。和传统的限制热量营养均衡的减肥法相比,它听起来更容易执行。虽然还没有很可靠的数据证实168断食法比传统减肥方法更有效,但以目前的研究来看,如果做法恰当,这方式对减肥是有积极作用的。

于是就有人问断食应断早餐好?抑或是断晚餐好?严格来说,断食的时段有一定的讲究,早餐很重要,这是千真万确的。

人体的代谢是有一定的节律,在早上的时候,人体代谢的激素分泌较多,身体处在准备进食的状态,而晚上代谢率会比较慢,像血糖代谢等都会进入低谷。

如果断早餐,到了晚上身体进入代谢的低谷时段再进食,这样对于代谢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如果能顺应身体节律去进行断食,也许可以事半功倍。比如早上9点吃早餐,傍晚5点前吃晚餐。

在身体代谢最活跃的时段,进食掉大部分的热量,这也避免睡前食物还在肚里没消化完。

很多人的大部分热量摄取是集中在下午和晚上,而早餐本来就吃不多。如果断早餐,中午才开始进食到晚上,虽然进食时间缩短了,但减掉的热量也不多,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尽管如此,以上纯属是从科学角度的建议。每个人的日常时间表和对断食的反应都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够与日常作息结合,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执行,这样才能够持久并看到效果。

 

饮食营养

大马每5人1患贫血 妇幼最普遍 营养不良是导因

医句话:

全球包括大马,贫血程度到底有多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的资料,全球共有29.9%年龄介于15至49岁的孕妇,39.8%年龄介于6至59个月的儿童有贫血;至于大马,在2022年国家健康和病发率调查(NHMS)显示,21.3%大马人也就是相等于460万人患有贫血,也就是平均每5位大马人就有一位是贫血者,其中年龄介于15至49岁的育龄妇女占了29.9%,这也意味着在大马贫血并非罕见,反之却是一个普遍存在国民且棘手的健康问题。

“贫血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g/dL,当一个人的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就会容易感到疲惫及脸色苍白等症状。男性的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至18g/dL之间,而女性应在12至15g/dL之间。根据调查,我国妊娠期贫血介于19.3%至57.4%,其中缺铁性贫血占了31.6%至34.6%,更为惊人的是,我国有46.5%年龄介于6至59个月大的儿童患有贫血。

传统医药

肾阳虚?肾阴虚? 盲目补肾火上加油

医句话:

在坊间对肾虚充斥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太多性行为甚至自慰会造成肾虚,但其实这类观点并没有科学根据,反之不良生活作息如酗酒、抽烟、熬夜及长期高压则会增加肾脏功能受损的几率,因此不管是西医的肾功能衰退如肾丝球过滤率(eGFR)减退,或者是中医的肾虚问题,患者不应该道听途说听信,反之应咨询受承认的医护人员,以针对性地改善肾功能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肾脏被视为重要的器官,除了西医提及的排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体液平衡、产生尿液及调节血压等功能,它也具备了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及骨髓生成等多个方面功能,因着中西医对肾脏的理解不同,在诊断及治疗上亦有所区别,尤其是西医提及的肾功能衰退即肾丝球过滤率(eGFR)减退,与中医提及的肾虚是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在一些表现方式有相似之处,如肾脏功能不足,但中医提及的肾虚观念更加综合,包括了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并与整体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密切相关。

问药

陈文恬/除了益生菌 中药亦能解救一肚子“闷”气

问:想问胃胀气可以看中医吗?因为我每次去看西医,医生都会给我益生菌或消胀气的药,吃完药过了没几天又胀气。
答:
胃胀气在中医理论中为“胃痞”或“痞满”。这类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主要有:

1.消化不良:由于胃肠蠕动动力不足,消化系统中的食物无法有效地被分解吸收,从而产生气体在肠道中积聚。

2.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帮助食物正常被分解消化吸收,肠道菌群失常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胀气。

3.肠道疾病:肠躁症(IBS)、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气体积聚。

4.过敏或不耐受:某些人在摄入特定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成分,如乳制品、麦麸等,消化系统无法分解处理,则会导致气体积聚在胃肠道。

问医

林进成/母亲糖尿病肾渐不好 除了吃药运动 心理支援很重要

问:我的母亲67岁,是糖尿病患。她最近在政府医院做体检,医生吩咐我们要注意她的肾脏健康,并定期到诊所和医院检查。经医生这么说,作为儿女的我们有些担扰。

Q1: 请问糖尿病和肾病有什么关系?
Q2: 母亲听朋友说,肾不好不能吃太多蛋白质,所以她停喝平时喝的奶粉。请问是否有必要停喝?这样做是否正确?
Q3: 我们会定时带她去做体检,此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帮助她?

谢谢你,感恩。


医生解答:

问医

陈惟䔗/5岁儿常摸下体 先排除感染性骚

问:医生你好。我的儿子今年5岁,最近有频密触摸性器官的习惯,我们问他是不是要上厕所,他又说没有。我曾经怀疑他是细菌感染,但是检查后没有红肿,他也没有说痒,因此我怀疑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请问:

Q1:这是不是一种性的反应?还是不自觉的不良习惯?
Q2:我们试过多次提醒他不能常常摸小便的地方,但是他似乎不由自主。应该如何纠正或引导?
Q3:长久下去,是否会对阴茎健康不好?
Q4:是否有必要带他去看儿科或心理治疗师?

希望医生可以解答我的疑问。谢谢。


医生解答: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