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妇幼

这不是公主病 是撕裂身心的折腾:子异症治疗 减反复伤害 让第一次手术成为唯一一次

医句话:
许多人总认为,月痛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事实上,它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警讯。这个疾病就像潜藏体内的恶魔,一点一滴蚕食患者的身体,却没有人能看见它的存在,只有患者自己默默承受那巨大的痛楚。甚至曾有患者泣诉,她宁愿自己患上的是癌症,因为那样,至少别人会相信,她真的在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慢性且极为疼痛的疾病,病因是本该只存在于子宫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却跑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卵巢、输卵管、肠道、膀胱、尿道,甚至远至胸腔、脑部等,故称为‘异位’。

每逢来月经,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跟着出血,引发长期的炎症,导致各处剧烈疼痛,包括月痛经、骨盆痛、性交疼痛、排便或排尿疼痛等。这些疼痛可从经期几天延续至一周不等,有者在月经结束后仍持续不止,甚至每个月只有一两周能正常生活。若以0至10分的疼痛评分(pain score)来衡量,疾病引起的痛经可达6分以上。

巧克力囊肿影响生育能力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09】病人的心情

失智病人会不会有心情的起伏?让人意外的是,虽然他们丧失了大部分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对外界刺激也没有太多反应,但还是很清楚的有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而且,因为他们不会隐藏,所以这些反应更为直接。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上一秒钟还是很高兴的,但马上会转成沮丧的状态,而万一他忆及过去什么伤心事,只要你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病人马上会进入另一个时空中,所以,他们的快乐悲伤情绪可以随时转换,端看有何种刺激进入。

譬如,当病人会想到50年前的好友,“现在在哪里?”也会问到同住的儿孙,“吃过饭没?”会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偷,也会感叹自己的命运等等,各种不相干的情绪快速交叉出现,只要照顾者及时给予适当的回应,负面的情绪就不会持久,重点在于如何回应对于病人最合适,回应的方式更重于回应的内容,因为病人其实已不了解内容了。

所以,用心的照顾者可以摸索出和病人的最佳“应对模式”,这是对双方都最省力的方法。

 

饮食营养

你多久没体检了? 3大重点+关键指标 教你掌握健康主导权

医句话:
身体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本。透过定期健康检查与指标追踪,不仅能及早发现潜在问题,更能主动调整生活方式,为健康打下稳固基础。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长期累积的成果。每一年、每一次的检查,都是你对自己与家人最深的关爱与承诺。

_

“对许多人而言,体检往往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在应聘工作、升学深造或其他正式程序要求下才会安排体检。

然而,根据2023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在18岁及以上的马来西亚成年人中,每5人就有2人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健康筛查。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13】作息安排

失智的病人到了中后期后,可说己完全没有了时间的观念,可是照顾者除了照顾工作外,多半还有其他工作在进行中,因此多半会希望把病人放入一个固定的生活型态中,这样的安排,美其名是让病人保持“规律的作息”,但其实更多时候是为了方便照顾者,尤其,若病人是住在机构之中,这种安排更是必要的模式了。

但如果你是在家中照顾自己的家人,让病人也固定8点起床,10点入睡,真的是对病人比较好吗?当然不是,天气凉一些时,睡得舒服,病人可能睡得时间长些,那就让他睡吧,错过早餐有那么重要吗?下午不想午睡也不必勉强,就早点给病人吃晚饭,晚上早点睡就是了,你又不是要看顾8个或10个病人,没有必要保持固定的作息。

作息可以保持弹性,不过,照顾者还是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过大的刺激会干扰病人的情况,一定要避免,以免反而造成照顾者的负担,而相对的,照顾者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情况,如何使自己的身心健康都维持正常,十分重要,毕竟这是个持久的工作,如果照顾的人累倒了,病人怎么办?

 

饮食营养

曾锐杰/自製发酵食品 安全与健康兼顾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自制发酵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泡菜、酸奶、自制面包及酵素等发酵食品不仅美味,还富含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大有裨益。然而,自制发酵食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食用自家发酵食品,尤其是自制酵素呢?

自制发酵食品有哪些潜在风险呢?
1)微生物污染
自制发酵食品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等。其中一些有害菌可能产生毒素,如肉毒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发酵不充分或过度
发酵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可能导致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3)糖分过高
自制酵素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糖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及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4)营养素流失
发酵过程中,一些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会流失。

饮食营养

体重红字!大马逾半成人超重 代谢症候群步步进逼

医句话:
维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和拥有健康及美好的生活非常重要。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必须记住,那就是平衡。平衡卡路里或能量的摄入和输出将确保我们达到理想体重。要做到这点,需要实践正念饮食,注重长期和可持续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依靠速效减肥法或时尚饮食。请记住,小改变+大坚持=健康长久的关键!

_

“你最近有检查体重吗?在马来西亚,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这不仅影响外表,也牵动着健康。2023年国家健康筛查计划(NHSI)发现,53.5%的受检者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这比2019年全国健康和病发率调查(NHMS)报告的50.1%的超重和肥胖综合患病率有所增加。

饮食营养

王楸嬿/生熟蛋当早餐 这样吃安全吗?

日常饮食中,鸡蛋是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烹饪方式,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关于生食鸡蛋及吃生熟蛋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让我和大家探讨每天早上吃生熟蛋的潜在食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首先,从食品科学角度来看,鸡蛋是一个营养密集的食物,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必需脂肪酸。生鸡蛋或生熟蛋尤其受到一些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因为他们相信生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然而,生鸡蛋中也存在微生物风险,尤其是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风险。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可以在鸡蛋生产过程中汙染蛋壳表面,甚至渗透到蛋内。如果食用未充分加热的鸡蛋,就可能摄入这种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发热、腹痛和呕吐。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每年都有数千起因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病例与生或未煮熟的鸡蛋有关。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10】还看书报吗?

很多人还有“不爱看书的人,才会失智”的错误观念。可是,爱读书的人就不会得失智吗?当然不是,目前所知,罹患失智和一个人的智商或是职业、生活习惯、学历等都没有关系。那么,失智病人还会看书、看报纸吗?

本来就识字的人,在失智的早期当然还能理解绝大部分的文字讯息,可是,随着病情发展,他们的理解力渐渐下降,譬如,他们可能还看得懂“温度”这两个字,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无法联想到冬天和夏天温度的不同等各种问题。

如果病人还会拿着书或报纸看,他们的病情可能尚在早中期,但慢慢的,你会发现他们翻下一页的时间愈来愈久,接着就只是拿着不动,再后期的病人则可能拿书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呆呆坐着,你和他说话也没有什么反应。

失智病人到专业安养中心是否较好,真的无法一概而论,但一旦你决定让病人居家照顾,那么,很重要的是要和病人保持一定的互动,多和他们说话,即使病人的理解力已大半丧失了。塞本书给他看可能较省事,但坐下来和他说说话,对病人,对你,可能都更有意义。
 

健骨护脊

10岁侧弯能做VBT吗? 医生:关键看骨龄而非年龄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椎间盘突出 脊椎侧弯─选对疗法 保持灵活度
日期:2025年3月15日(周六)
主讲人:脊椎外科顾问黄宗杰医生及李志坚医生
主持:营养师陈燕霓

1)小时候做过胸椎融合术(thoracic fusion),但后来铁支松脱,取出铁支后没再进行矫正,现在有严重的脊椎后侧弯(kyphoscoliosis)。年老后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
答:建议这位读者寻求治疗,做一个详细的检查。脊椎后侧弯不一定等到年老才出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脊椎后侧弯是指脊椎同时出现后凸和侧弯的变形。你提到自己的情况属严重,事实上,当后凸侧弯超过70度时,心脏及肺部可能会受到挤压,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07】肌肉无力

失智病人从最初的记忆力开始逐渐流失,当进入重度期后,肌肉的控制也明显的下降,这从一开始无法控制大小便,到重心不稳,无法走路,照顾者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病人病情的变化。

老人家容易跌倒,失智病人肌肉萎缩的速度则较正常老人更明显,有的人会整天软趴趴的,坐都坐不好,别说要出门走失了,常常根本自己都无法起床。对于照顾者来说,过去必须担心病人不见踪影,如今病人的日常梳洗则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

长期卧床者的居家,若有特别设计当然最好,但一般家庭多半很难做到,有的人家客厅和饭厅就有高低差,2层楼以上的则根本不适合坐轮椅的病人,浴室更是大问题。

对照顾者而言,如何克服外在环境的种种困难,是最大的挑战,而若有机会和能力做改变,其基本原则是如何使病人更安全,更舒适,这些改变不见得要花很多钱,常常只是“没有想到”而已!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