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建斌/有高血压中风史 长者能否吃华法林?

问:想请问老人家适合服用warfarin这个药物吗?因为老人家本身有高血压和中风史,而且老人家本身心跳率不是很正常。

答: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口服抗凝血的药物,透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的形成,达到防止血块的形成或预防血块继续扩大的效果。

从你的问题来推论,我推测这位老人家是因为心跳不规律,导致心脏中血栓形成,血栓若随着血管流到脑部,就会导致脑中风。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家需要服用口服抗凝血的药物,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当然医生和药剂师会评估老人家的风险和药物带来的益处,确定好处是大于坏处后,才会开始这个药物。当然这个药物也有风险,也就是增加流血的几率。

因此病患必须按时复诊,检查血液的国际标准凝血时间的比值(INR),来确保血液的浓稀度是在控制范围。我也建议家人陪同老人家向药剂师了解如何服用此药物,尤其需要控制高维生素的食物的服用。

病患和家人也需注意,严重的出血状况包括尿液出现血液或沉暗色的颜色、粪便出现黑色、在未受伤的情况下身体出现大片瘀青、咳嗽出血等,若有症状需马上求医。

口腔牙疾

牙釉质较薄 饮食管控难 全球一半儿童蛀牙

医句话:

全球有一半儿童深受蛀牙或龋齿困扰。龋齿的进展分成5个阶段,治疗方式也胥视进展而决定,当我们发现孩童的牙齿有异常现象,就必须提高警惕,只因严重者甚至有诱发脑膜炎的可能性。

“龋齿(蛀牙)是全球儿童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约占50%)。针对12岁儿童的国家健康和病发率调查(NHMS 2017)指出,每10个学童中就有3个患有龋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也指出说,60%至90%的儿童受到龋齿的影响。

根据最近的数据,在美国,18%2至5岁儿童和45%6至11岁儿童患有龋齿。问题不仅在于孩子有龋齿,而是这些患童未接受治疗。2015至2016年,9%的2至5岁儿童乳牙龋齿未经治疗,这数据是6至11 岁患童未经治疗人数的两倍。

影响咀嚼发音

问药

林顺木/肺癌后期 气阴两虚 抗癌药难“达标”

问:目前肺癌第IIIb期,患有糖尿病,已接受过化疗及放疗,目前接受免疫治疗,考虑在免疫治疗结束之后,转为中医治疗,有什么需要注意和疗效如何呢?

答:中医古典医书《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为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常因本身免疫不足,容易引起许多的外邪侵犯;所以中医针对肺癌后期患者的治疗是以“扶正袪邪”为主要的原则。

借由“扶正”与“袪邪”的中药方如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养阴生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等中医治法,可提升病患的精神体力及食欲等,同时也提高病患本身的免疫力,以及减轻化疗之副作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从而提高患者之存活率与生活品质。

在临床上看到很多末期癌症病患,明明已经体质虚冷,元气不足,还一昧服用清热解毒中药,误以为癌细胞是纯粹因为体内毒素太多造成,却不知癌症因素很多,而清热解毒中药大多性质寒冷,过度服用反而削弱身体正气,更无力对抗癌细胞。

另外,针刺也可以缓解许多症状,包含疼痛、失眠、骨骼肌肉酸痛、内脏功能调整等,尤其以止痛方面更为显着。

性健康

常保性爱“小弟”慢老 若难配合 自慰也行

医句话:

众所周知,男性勃起的硬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下滑,所以,阴茎和人类的肌肉需要训练与保健,以延缓老化的道理一样,除了适当的保养与训练,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增强性能力,“小弟”才不会老得快。

“一个男人性能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在年轻时。当然,这世上也没有方法能够使我们永远年轻,不过如果用对方法,可增强男性的性能力。

第一,保持活动力
保持活动,不仅能够保持四肢和身体活动灵活,而且还包括头脑以及性行为的活动,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可以延缓身体衰老。

第二,保持心理健康
要保持心理的健康,生活就要有一个平衡,足够的工作也要有足够的休息,还有该如何面对一些焦虑等,减少焦虑的种种活动都是很重要的。

问药

林明冠/无需久服 病愈即止

问:听说中药或多或少﹐和西药一样﹐都会有副作用,或是所谓的“毒性”﹐所以不论是再好的药﹐吃久了就会失效,这说法成立吗?想请问有哪味药﹐是没有毒性﹐可以久吃的呢?

答:这里不作西药与中药的差别分析,只谈中药即可。

开堂坐诊至今,虽然不到10个年头,不过开的药量不算少,就是从没让病人久服中药的。中医治病讲究“法度”,哪里是度?“中病即止”也。只要药达病所,接除病痛足矣,或停药,或换方,鲜有久服的。

而中药的“毒性”,如附子、马兜铃这类自带毒性的中药,其余的“毒”也可理解为辩证不当误用中药的反作用,或者药物偏性太过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附子这类中药的毒,也恰好是治疗病体的关键,善用之,其效可靠。因此药物偏性,就像刀子,就看掌刀的怎么用。

理解了以上小常识,就可以知道中医辩证里,本来就没有“最好的药”,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再好的药,不对症也枉然,轻则病情加重;重则直取人命。

问医

陈学瑜/食道管麻痹?胸口不适?3大原因可诱发

问:我今年25岁,男,体重50公斤,身高166公分,从去年6月开始就发现每当我在吃食物时(吃热的食物或者饭时),就会有胃贲门与食道管麻痹的问题,严重时麻痹会蔓延至全身甚至舌头,呼吸困难,短短2个月就去了急诊室5次。

去年6月杪住院,做了验血(一切正常),以下是检验详情:

1)胃镜发现胃窦(antrum)有发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检测阳性。
2)超声波(ultrasound)照了肝脏、胰脏、胆道、胆囊、肾脏、前列腺以及淋巴结全部正常,除了有胃发炎和幽门螺旋杆菌之外,一切正常。所以医生说麻痹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

复诊第一次,吃了1轮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antibiotics),复诊第二次,发现还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所以现在刚吃完第二轮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还是发现胃贲门与食道管还会麻痹,基本上都是在吃东西或者饿肚子时才会发生。

问医

曾广志/父亲春节往生 自此厌恶过年 让生死两相安 接纳哀伤祝福自己

问:身处在浓浓的新春佳节气氛中,我和家人却无法感到一丝一毫的喜悦,皆因华人农历新年对我们一家有着不同的感觉,那就是我们的父亲就是在新年期间离世。

童年时父母亲已离异,而我们是由母亲独力抚养长大,多年来也习惯了单亲家庭的生活,可是就在一年前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七时,有邻居告知我们,父亲目前在加护病房(ICU)急救中,于是我们赶往医院一看,竟然就是父亲,但他已不能说话了。

在辗转下才知道原来父亲在除夕时准备前往姑姑家吃团圆饭,可是不确定是不是因高血压的缘故,骤然在街上摔倒,之后被路人送往医院抢救,后因伤势严重被送入加护病房急救。

可是父亲的病况在加护病房并没有好转,在元宵节凌晨时分,停止呼吸,走了,我们正式成为沒有父亲的孩子。
由于父亲是在农历新年出事并离开我们,不晓得是不是因此让我们对新年产生一种厌恶感,总觉得就是新年带走父亲的。

Q1:请问我们一家人该怎样去调适心情呢?因为每年都好像有一股说不出的莫名悲伤感。

问医

唐秀萍/新年新希望 你我他都“行”

20230204ys02

“回顾这3年,因疫情我们经历了数次的行动管制到现在的经济开放,生活渐渐回归正常。随着全国大选于去年落幕,盼新的领导层可以带领我国迈向更好的明天。所以若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在这年的期许,我会选择‘行’。新年新希望,你我他都‘行’!”


 

麻醉医学

全麻后醒不来?据实相告 减4器损风险

医句话:

相比全麻后能否醒过来,病人应该更关注的是全麻对身体4大器官,即脑部、心脏、肺和肾脏所带来的影响。病患清楚且据实告诉麻醉医生是否有酗酒、抽烟,以及过去的病史,可以大大的降低全麻并发症的出现。

“要动手术就必定要麻醉。麻醉可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全麻,即全身麻醉,是麻醉医生通过药物或其他医学手段,抑制患者神经系统,呈现可逆性的意识消退、痛觉丧失、肌肉松弛和反射抑制。

很多病人都知道要进行手术必定要麻醉,但对麻醉过后能否醒过来却有很大的疑虑,尤其是全麻后,整个人丧失意识,完全昏睡过去,没有痛觉和其他任何的感觉,因此也有人形容,全麻苏醒过来就如同鬼门关走一回。

事实上,麻醉或全身麻醉并没有那么恐怖。全麻后醒不来的几率有多少,其实医学界目前也很难给出一个贴切的数字,因为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这个病人和下一个病人,以及下下一个病人在麻醉后,是否能够苏醒,苏醒的速度有多快,其实是很难估计的。

术前评估麻醉深度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