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朝颖/保健品3个月可降血压?

问:我的父亲已经60岁,最近有人游说他买保健品,说3个月可以降血压,但最便宜的配套也要1000多令吉,想问是不是真的?

答:这类型的问题对于大众来说是非常普遍的。那保健品真的能降低血压吗?其实,我们必须先厘清以下几点:
1. 没有任何保健品的试验证明能100%保证它们能“即刻”和“直接”降低高血压。所以并不能取代药物成为控制高血压的主流。毕竟人类的血压必须每天都确保维持在健康的指数里,才能有效预防器官衰竭或并发症的衍生。

2. 保健品通常都需要摄取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高血压的后期,保健品比较适合在原有的药物疗程里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但如果是高血压前期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医生不会马上开始处方药物,而是会先建议靠饮食、运动、生活调整和适当的保健品来控制血压。

3. 与其听说哪个牌子能降低血压,不如开始打听什么样的机制能够帮忙降低血压吧!

在马来西亚,能够“间接”降低高血压的保健品不在少数,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疾病疗法

别当个“快乐”的缺氧者 89%大马COVID-19患者无症状

医句话:

疫情当前,要避免成为快乐缺氧者,除了测量血氧饱和度,也要留意心跳速度。心速变化是肺炎最早的症状,但是我国卫生部和马大医药中心的指南没有包括在内,反之英国国民保健署则把这列入紧急入院的症状之一,避免无症状病人在家内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照顾而死亡。

COVID-19病人家中自我检测和隔离方式:

1)如何分析抗原快速筛检:
任何检测都不是100%准确的。

问药

可待因止咳药具成瘾性 不宜长期服用

问:喝了咳嗽药过后,就会觉得晕晕的,这是正常的吗?

答:咳嗽药,尤其是有止咳功效的药物,可能含有导致瞌睡的成分。止咳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减轻咳嗽的症状。特别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不能过量或长期服用。服用后,因为容易瞌睡,当然也会有晕晕的感觉,因此服用后不适合长途驾驶或者操作机器。

要注意的是,止咳药水需要药剂师或医生的指示才能开始服用。如果该患者其实是因为哮喘发作引起的咳嗽,服用止咳药水反而会加剧情况,得不偿失。药物安全,不容忽视。

可待因(codeine)、福尔可定(pholcodine)、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就是止咳药物的例子,如果包装上含有这类药品需注意瞌睡或头晕。另外,含有止过敏药物的止咳药物也可能会有瞌睡状况。咳嗽是一种身体的反应,也可能是疾病的反射行为。气候变化或者粉尘都可能引起过敏性咳嗽。因此,有时医生或药剂师会给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也会引发瞌睡,患者也可能觉得晕。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和右氯苯那敏(dexchlorpheniramine) 是其中一些例子。

疾病疗法

"因了解而治愈" CRM打造最大亚裔乳癌基因组图谱资料库

医句话:

通过了解基因组,我们可以知道在癌细胞中的哪个部分出了差错,也能了解不同人所患的癌症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基因组能够帮助了解癌细胞如何形成,那么就能够想办法去阻止其形成,或是治愈这种疾病。建立来自亚洲人口的基因组图谱,能更精准地诊断病情,从而为亚洲乳癌患者选择适合的疗法。

“当一个人被告知患上了癌症,脑海自然会浮现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自己还剩下多长的寿命。若是早期乳癌,你会有高达96%存活率,那么癌症对你而言的恐惧没有那么大。然而现实是有许多人患有转移性癌症,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去提高存活率。

问药

林恩妮/中风痊愈后内分泌失调 为何需要长期吃抗中风药?

问:据说中风病人是要长期吃药,但我自从35岁轻微中风后,吃了半年的药医生就告诉我可以停了,现在我已经40岁了,因为内分泌失调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说需要长期吃抗中风的药,我该怎么办?

答:当大脑的血流受阻时,脑中风就会形成。中风的现象也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压力而逐渐年轻化。大部分的中风是可以被预防的,越早治疗也会越快痊愈。过度疲劳、激素分泌失调、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情绪波动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

从你的信函,得知医生在半年后就停止药物,这般情况通常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医生处理的方式着重在防止更大型中风症状, 因此通常会开出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氯吡格雷(clopidrogel)或阿斯匹林(aspirin)。

年纪逐渐增长时,身体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先前患有轻微中风,加上现在内分泌失调,若再加上家族遗传高血压高血糖问题或者体重过高,服食低分量但长期的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斯匹林利多于弊。

疾病疗法

亚洲乳癌患富含免疫特征 只要成功“解密”就能提高存活率

医句话:

经基因组排序分析,我们发现相较与高加索人种,更具侵略性的HER2+乳癌更常见于亚洲女性。另外,具有“基因组守护者”之称的TP53基因在亚洲乳癌里的变异更为常见。

最后,也许最令人兴奋的发现莫过于亚洲乳癌患者更常具有丰富的免疫特征,意即肿瘤中存在着免疫细胞,只是基于某种原因,这些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为异物并摧毁他们。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方法去解开癌细胞躲避免疫系统侦查的机制,那么就有可能提高她们的存活率了。

“我们在2012年起开始收集乳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到了2017年至2018年则是分析所获得的基因组,并生成数据。每一名患者的基因组都被观察了上百次,而这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除了要了解常见和罕见的乳癌类型,有些突变可能发生在某些癌细胞中,而另一些癌细胞却未见。这样一来才能以了解不同乳癌的异质性。2019年起,我们开始识别与治疗反应相关的模式,借此思考能够如何改善治疗反应,以及选择适当的疗法。

疾病疗法

心脏乱跳 随时骤停 远程心脏居家监测揪无声杀手

医句话:

除了通过药物治疗心律不整,有必要时植入心律调节设备,是进一步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带有远程心脏监测系统的起搏器则是一种辅助疗法,能够提供会诊时未透露或患者未曾注意的信息,譬如能够导致血栓、中风、心衰和其他心脏问题的房颤,有助于指导护理,并可能预防住院治疗甚至死亡。

“‘救命,我的心脏扑通扑通乱跳!’请注意,我们现在所说的不是你见到爱人时心脏怦怦跳或漏跳一拍,而是需要留意的心脏健康与可能的不规律情况。

一般而言,正常成人的心脏每分钟会跳动60到100次,平均一日会跳动10万次,一生之中大约会跳动30亿次。当我们较为活跃或兴奋时,心跳会加速;休息或睡眠时心跳则会变慢。从事体育活动的成人,譬如运动员可能会有较低的静息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

所谓心律不整(arrhythmia),是指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跳动的表现,是由于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令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心律不整可以是短暂或长期的,可能完全无害,也有可能危及性命的。

问药

气血弱非肝气郁滞 服人参增乳汁

问:我是一名新手妈妈,想请问哺乳期间,使用人参会不会导致奶水不足呢?

答:哺乳期内,产妇乳汁少或全无,中医称为“缺乳”、“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中医认为导致此病主要有两种原因,一为不足,产时失血耗气,或素来体质虚弱,或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气血不足,无以化乳,二为不通,因为情绪不舒,肝郁气滞,气血不畅,阻碍乳汁运行。

气血不足虚弱者往往有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疲劳、乏力、脸色苍白、不思饮食等症状,主要采用补气养血的方式,中医妇科经典书籍《傅青主女科》内建议使用“通乳丹”,方内药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通草和猪蹄。乳汁不通,肝气郁滞者,则有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乳汁浓稠不通等症状,应以疏肝解郁,活络通乳的方式治疗,以柴胡、青皮、王不留行、通草、白芍药等药物治疗。

专题

染疫第五至第十天 發烧不退走几步路就喘 或併發肺炎速求医

医句话:

感染COVID-19后开始引发肺炎的迹象,包括持续发烧5天不退、咳嗽没好转反而严重、食欲不振、做一些活动(走几步路或楼梯)就开始喘,特别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间要特别留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得立刻求医,因为可能已出现肺炎、肺炎恶化或发生CRS。若延误治疗时机,等到严重或出现ARDS就非常棘手,疗效和预后也不佳。

“肺炎的成因很多,通常指是肺部因感染而导致发炎,主要是肺泡(alveoli)受影响。当空气从鼻子被吸入人体后,会经过气管、左右两支支气管、 细支气管等,像树枝一样延伸到最末端的肺泡。肺泡的表面被微血管网包复着,这里便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氧化碳会被排出,空气中的氧气会渗入血管,由血液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心脏和全身上下。

一旦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肺部导致发炎,肺泡就会充满液体或脓液,妨碍换气功能。因此,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会偏高,含氧量变低。

问医

老年男性尿失禁 前列腺肥大最常见

问:我的父亲今年83岁,经常都有尿失禁的困扰,但因为家里都是女儿,父亲常常因为面子问题而不肯告诉我们,导致他的泌尿道反复感染,想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答: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的定义:尿失禁是不自主的、无法经由意识的漏尿,是可以被察觉到而影响到社交及生活品质。老年男性造成排尿问题(漏尿)最常见的原因是前列腺肥大。

一般常见的尿失禁可以分为5种类型:

A.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
当腹部的压力大于膀胱收缩的压力时,如打喷嚏、用力咳嗽时,尿就不自主的漏出来了。

B.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病人想上厕所,但来不及到厕所就尿到裤子上了。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