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喉咙不适 咳嗽有痰  非甲状腺肿胀  或鼻涕倒流所致


问:医生,我爸今天75岁,没有抽烟,但他经常申诉喉咙很干及不适,因此不时咳嗽,有时会有鼻涕或痰(稀薄无色),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之前我们曾带他去咨询胸腔科医生,也照了X光,但医生说片子显示肺部很清,只是颈部好像有些肿胀,医生怀疑可能是甲状腺肿胀所引起,必须做扫描检查,随后医生开了止痒和止咳的药物,爸爸吃药一段时间后,症状确实有改善,但却无法彻底断根,也不时会复发。

基于经济的问题,我们是有考虑接下来带爸爸去政府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Q1:请问医生,我爸爸的情况会是什么呢?该如何治疗?
Q2:按照我爸爸的情况是否就如之前那位医生所言,即由甲状腺肿胀所引起呢?或是有其他原因呢?

衷心感恩医生抽空解答,谢谢。


 

问医

血压晨起午后最高峰  早晚餐前量压最适宜


问:医生,我的亲戚今年67岁,患上高血压大概有20年了,目前早上吃早餐前必须吃培哚普利(perindopril),早餐后就要吃氨氯地平(amlodipine),其血压控制在145(收缩压)以及90(舒张压),请问以上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有次凌晨1点左右,他的嘴唇突然麻痺及肿,但过了一天就消去了,这是中风的预兆吗?血压在一天中最高是哪个时段呢?

他在临睡前再吃阿夫唑嗪(alfuzosin),由于夜尿次数很多,请问他服用的药物对身体有伤害吗?目前高血压有多少种药物呢?哪一种比较有效呢?

谢谢医生指点。

问药

陈诗欣/无法预防COVID-19 “三药三方”为治疗方

问:我曾前往药行寻找一款被专家推荐有抗疫功能,在预防甚至治疗COVID-19有说明的中成药,但业者却向我透露,原来这款来自外国的中成药,当中某些成分与本地有所不同,因此无法在店面兜售。请问如果我通过网上订购此中成药,是否可放心服用呢?我并非用来治疗COVID-19,只是以备不时之需而已。谢谢指点。

答:目前,COVID-19疫情在全球呈现迅速蔓延之势,许多报道都提到中药在这次控制和治疗疫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中国专家建议的“三药三方”里的中成药,也引起海外民众的注意,和网络的热销。其实,这几类中成药均为在确诊并出现相应症状后,合格中医师用于早期治疗的药种,并不是健康人群的预防药方。打个比方,大家都希望可以预防患癌,但我们并不会使用抗癌药物如化疗或放疗来预防癌症。

前阵子中国曾发生的“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竭”及“双黄连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是药三分毒”,西药或中成药具有不可忽视安全性的问题。因体质、病因、具体症状的不同,医师在用药方时会根据患者进行合适的治疗,药剂师在配药时都需特别小心注意,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里再次提醒民众请勿自行服用未经马来西亚卫生部注册的药物。

问药

周志辉/补骨壮阳 生精养血 鹿茸药理广泛 食用前应咨询中医

问:鹿茸,据说可以补气血和壮元阳,真的有效吗?

答:鹿茸的药用最早见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谓其有“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等功效,及后其他古代医学典籍提到鹿茸能“补骨壮阳、生精养血”。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新生、尚未骨化的幼角,且内部含有血液,它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许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镁、铁、锌、硒等)所组成,另外也含有促进睾丸激素生成的蛋白质成分。

提到中医有关气血和元阳等名词,不少人会觉得这是个很玄的东西,前者与人体内的气和血有关,后者又与中医所讲的肝肾有关,其实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多运动对改善气血也很重要。针对鹿茸的现代药理研究很多,从动物到人类的临床研究都有,当中有部分研究就指出鹿茸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加血色素和性功能等效果,也有促进创伤愈合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

鹿茸属于温补药材,且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需要配合适当剂量以及与其他中药材的方剂搭配,并不适合每个人自行随意食用,食用前建议先询问中医师。

专题

临床证实多学科协作 提供肾友最佳护理疗效

医句话:

在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来管理慢性肾病时,护理团队里除了要有肾脏科医生,其他重要的成员还包括专门护理肾脏的饮食治疗师、药剂师、CKD护士、医务社工、缓和疗护专科医生及血管外科医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和肾脏科医生同等重要,大家各司其职,由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协助病人达到最佳的疾病护理,以延缓其肾功能的恶化。

-

慢性疾病趋向多学科护理

专题

慢性肾病≠洗肾 採多学科护理 减缓肾恶化

医句话:

管理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血糖血压的控制到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必须顾及方方面面,更讲究平衡,这对病人来说,并非简单的事。实际上,现已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若在管理各种慢性疾病时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确实能提供病人最佳的疾病护理与治疗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若只依赖肾脏专科医生是不足够的。比方说,当病人需要透过酮酸治疗来进行“补充性极低蛋白饮食法”时,便需要饮食治疗师的介入,协助维持病人营养摄取上的平衡。

问药

萧文雄/动物试验:猫鬚草降血糖血压

问:猫须草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真的有效吗?

答:猫须草,唇形花科(Lamiaceae)猫须草属(Orthosiphon),学名Orthosiphon aristatus(Blume)Miq。俗称Java Tea或Cat's-whiskers、肾茶及猫须公。在马来西亚说起misai kucing或kumis kucing,无人不晓;除了民间传统药食两用外,亦可作为园艺种植观赏。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于2016年在另类辅助医学期刊(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上发表了相关猫须草的研究,针对相关关节炎及其它发炎反应有显著抑制;2013年《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医药期刊亦发表了猫须草的水抽提物,无论是血糖正常或是高血糖的大鼠,其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猫须草叶中分离出具有降血压作用的有效成分methylripariochromene(MRC),在大鼠的研究实验上亦有正向的调控降低作用。国家研究团队也把这民间用药作进一步的未来药品开发成分。

成人健康

作息不良放任高血压 40%年纪轻轻就中风

医句话:

中风病发率,其实比癌症更高。平均每4人当中,就会有1人中风,相对于癌症1对5的几率更高,而近期更发现,中风不再是长者的专属病症,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被中风盯上。

我国第三大死亡杀手

“中风,在马来西亚是第三大死亡杀手,根据2017年马来西亚中风负担监测(Monitoring Stroke Burden in Malaysia)项目,在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中,估计一天会有92个病患因为中风而入院,而单单在2016年因为中风入院治疗的次数超过3万多次,对我国构成近1亿8000万令吉的经济负担。

在马来西亚,中风的平均病发年龄为62岁,而在这群患者中,有60%是发生在60岁以上,25%是介于50至59岁之间,约15%处于50岁以下。

问药

COX-2抑制剂为新型NSAIDs 消炎止痛佳 肠胃出血风险低

问:NSAIDs是什么药物,该如何吃和有没有副作用呢?

答:NSAIDs全名是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译成非类固醇抗炎药。它的主要功能是消炎、止痛和解热。NSAIDs主要分成两大类,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是较新型的抗炎药,针对性的抑制COX-2,达到更好的止痛消炎效果,同时也减少其副作用,如肠胃出血的几率。

至于吃法会因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为了减少肠胃不适,我们建议病患在餐后服用。服用的剂量和次数则需根据不同的病情而有所不同。若是一般发烧或是受伤的疼痛,在短时间达到效果后我们都会停止使用这类药物,不需长期服用。若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则需在医护的监督下,服用较长的时间。

NSAIDs止痛的效果快速,所以若使用妥当,是控制发炎的好选择。NSAIDs也有其不良作用,当中长期服用的病患会增加胃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副作用,同时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