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吴宜凌/高血压怎么办?这样做让你稳住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状况,高压血流对动脉壁长期施压, 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引发心脏病如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脏衰竭,并会损害其他主要的器官。

患了高血压,应该怎么办呢?

1. 万万不可擅自停药
2. 日常饮食中控制盐分的摄入。注意烹饪时少放盐,也要注意控制零食及加工食材中隐形钠的摄入量。
3. 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营养全面。
4. 多做运动, 把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5. 饮酒适量,戒烟。
6.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饮食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控制,同时坚持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心情平和等。

 

慢性疾病

不明原因持续性低烧 别轻忽 心内膜炎可索命

医句话:

心内膜炎是指细菌进入血流,流经心脏并附于瓣膜造成感染所引发的心脏炎症。心脏结构异常者是高发人群。此疾病唯一的症状是持续性且断断续续的低烧,不被察觉而延误就医,严重可致命。若发生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烧,务必立即就医。

“我们的身体很多部位都会因各种原因发炎,普通的病症如喉咙、耳朵及伤口发炎等,这些都是较常耳闻的情况。其实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也有可能会发炎。

心脏主要可分为3层,由内至外,即心内膜、心肌层与心外膜。心脏发炎指的就是心内膜炎(endocarditis),意即心内膜发生感染,而受感染的部位多半是在瓣膜。

细菌霉菌最常见

心内膜炎受到感染,主要是由致病微生物(microorganism)所引起,比如细菌(bacteria)及霉菌(fungi),亦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问药

周志辉/与GI没直接关係 甜水果未必糖分高

问:甜的水果糖分高吗?吃太多会否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糖友可以吃甜的水果吗?

答:水果通常具有3种糖类,包含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其次为蔗糖、葡萄糖,因此水果的甜度不仅由糖含量决定,也由3种糖类的比例决定,所以甜的水果未必糖含量高,例如西瓜、香瓜或杏桃,虽然尝起来很甜,糖含量并不高;而奇异果、柑橘类或火龙果,尝起来不甜,却属于高糖含量的水果。

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都与糖尿病有关,但对身体正常的人来说,并不会因吃甜食而得到糖尿病,倒是如果摄取过多的热量,包括糖或脂肪,则会使人变胖及内脏脂肪堆积,这样会增加胰岛素阻抗性,需要更多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长期下来胰岛素的分泌产生障碍,胰岛素逐渐分泌不足,就会引发糖尿病。因此,与其担心水果的甜度可能导致糖尿病,不如考虑水果的摄取量,摄取愈多的水果,愈有机会摄取到更多的糖分,多余的糖分会在身体内转换成脂肪,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的风险因子之一。根据每日饮食指南,每天摄取2至4份的水果(一份水果一个拳头大)是最适量的。

问医

郑惠蔙/长者宜摄取更多蛋白

问:从医生角度,到底长者应摄取更多抑或更少的蛋白质呢?

答:正确答案是长者须比年轻人摄取更多膳食蛋白来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疾病恢复及保持身体功能。摄取足够蛋白质可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同时可避免褥疮(压疮)、加速手术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入院及提高生活素质等。

以健康的长者为例,一天蛋白质的总摄取量是1至1.2克乘以目前体重,若是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则须提高至1.2至1.5克,须视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不过若是有严重肾病的长者则须根据个人所需来限制蛋白质摄取,以免对肾脏造成不必要负担。

长者的蛋白质摄取可以来自肉、鱼、坚果、豆类、鸡蛋及牛奶等,此外亦可食用口服营养辅助品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问医

陈欣怡/妈妈手脚关节频频痛 骨伤发炎非痛风 减劳力活最关键

问:我母亲今年71岁,目前仍从事小贩生意,数年前曾在停车场摔倒,导致右肩有些不适,之后也有见了医生,尽管时隔多年,母亲仍偶尔会申诉右肩不适。再来之前也曾发生两次摔摩托车祸,其中一次造成手腕骨折(有进行手术),另一次则导致脑部有瘀血,不过在吃药后已消瘀了,这些年来有在政府医院复诊,包括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由于曾发生意外,因此一直都有给予针对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等。

在一个月前,她申诉手脚偶尔会痛,有时在关节部位也有痛,于是就前往住家附近的私人诊所看诊,医生开了尿酸药物、止痛药及消炎药物。根据母亲形容,只要有吃止痛药,那接下来几天就不会痛,否则就会持续一直痛,她担心那岂不是要一直吃药才能控制痛?

她说每日的饮食分量大致如此,即早餐咖啡及炒米粉面或印度煎饼,午餐则是简单吃面或面包等,晚餐则是典型中餐,有饭有菜有肉。附上她的检验报告及目前在服用的药物清单。

Q1:请问她的痛是否为尿酸所造成呢?
Q2:接下来她该怎办呢?

疾病疗法

患子宫肌瘤或长肿瘤 做IVF会否养大瘤块?

【医识力线上工作坊.你问医生答.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治疗不孕症,西医有效还是中医可靠?─中西医联手养子宫 好“孕”不迟到
●日期:2022年11月5日(星期六)
●主讲人:妇产及助孕专科顾问胡美玲医生、中医妇科文咏欣医师
●主讲人:中西医林仁吉医生
●笔录:陈孝全


──胡美玲医生
──文咏欣医师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