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文恬/既炎热又潮湿 为何更嗜辣?

问:我男友是无辣不欢的人,听说吃太多辣对身体不好,是真的吗?

答:中医理论将“辣”归类为四气五味中的“辛味”,中医认为辛味具有行气、活血、消气、散寒、化湿、醒神等作用,所以对于风寒感冒、风湿、腹部胀满、血行不通等问题都可以采用辛味药配伍。现代研究表明,辛味药的这类作用主要是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整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及兴奋中枢神经有关。

辛香料中的生姜、肉桂、丁香、八角、花椒就对脾胃非常有益,能治疗寒症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黄姜、香茅、肉桂又可除风湿、活血、通利关节,治疗风湿痹痛等疾病。

虽然身处气候已经非常炎热的赤道,反而人们更热爱辛温的食材,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说法就是当天气炎热时,人们多爱饮冷水来降温,同时在毛孔张开排汗之时,又用冷水洗澡或直接吹风散热,导致风湿、头痛等受寒症状,所以服用辛温散寒的咖喱、辣椒后,反而能感到周身舒适。

不只是靠近赤道,我们发现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这些地方,也十分盛行吃麻辣火锅、剁椒鱼、辣椒炒肉这样的辛辣料理。

问医

庄伟明/黄褐斑与甲状腺病变有关?

问:我是一名家庭主妇,现年45岁,最近发现两边脸颊有越来越明显从上至下的褐色斑(附上照片),这让我非常懊恼。

 

20220703_Wen Yi 01

我平时有用护肤品保养皮肤,但这色斑好像越来越严重,10年前我曾患上甲状腺亢进,但已停药多年,也没有再作检验,这是否有关系呢?

问医

唐云华/双手麻合併肩膀痛 或脊髓神经出问题

问:我今年73岁,身高是160公分,体重为57公斤,没有重病也没动大手术,过去30年都是在政府诊所看病,目前我有吃医生所开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及抗血脂药物等,之前因血压都在140左右,于是医生再增加了一种药物。

我常出现双手麻痺症状,医生有开了一种针对神经的药物,已经服用了一年多,但最近双手麻痺到无法睡着,请问这是出了什么问题呢?以及我该咨询哪一科的医生呢?


医生解答:

首先你须注意双手麻痺的程度去到怎样以及在哪部位?一般建议咨询看脑神经内科医生为佳。

问医

侯锦泉/无需消炎后才拔除 牙齿发炎肿痛可即刻处理

问:我是一名49岁的家庭主妇,之前我右下方从后面算起第三颗牙齿开始痛,我以为是发热气就一直喝凉的东西,大概1周后就不痛了。

不过,过后当我咬合牙齿的时候,感觉那颗牙齿会“高”起来,一直到最近那颗牙齿的外牙龈就长了一个小肿包,不痛,只是单纯肿起来而已,白色的。

然后我就去给牙医检查,他说这颗牙齿已经坏死了,他说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一个是做根管治疗,一个是等肿包消失后把牙齿拔掉。

我是想拔牙,通常要等多久肿包才会消失呢?还有,还没拔掉之前,这个肿包会感染到周围健康的牙齿吗?
 

问医

叶贻源/双脚冰冷 手有蚁走感 先排除糖尿病 再查周边血管

问:我今年80岁,整体健康良好,但患有高血压并服用降血压药替米沙坦(telmisartan)20毫克,我几乎每天都有运动,早上练郭林气功,下午打乒乓。

最近,我感到双脚冰冷,家庭科医生说这是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他开了阿司匹林合并甘氨酸(aspirin 100mg & glycine 45mg)。

现在我服用了10天,感觉没有任何好转,有时我的左大脚趾还会麻痹,其他时候我的小手指感觉发麻,好像蚂蚁沿着手掌跑到小手指的感觉,这会不会是神经病变?会有生命危险吗?

专题

重症面前如果只剩病痛 该救人还是让他有尊严离去?

医句话:
面对躺在病床上罹患重症的患者,“救或不救”是医生经常面对两难的局面,特别是最常接触生老病死中的老人医学科(geriatrics)以及缓和疗护(palliative care),那在这样的情境下,医生必须是抢救人命为先?抑或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尊严获得保障?根据大马医药理事会给出的指南,“医生有安慰及照顾患者的责任,同时在能力所及抢救人命”,而这也为医生在抢救时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

“纵观如今的医学发展,确实有了更多新的技术以及药物的诞生,但这不意味着医生抢救病人的几率就增加了100%,因为医生并非掌握生与死的那一位,医生也是人,所以也有做不到的时候,但医生须有安慰及照顾患者的责任,特别是那些已经时日无多的患者。

很多时候在医院面对重症患者时,医病双方经常会为了患者需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救治产生两难、紧张、对立甚至冲突的局面,在中国或印度甚至发生过医护人员被家属殴打甚至杀害的悲剧,这其实是由于双方对医疗、病情及预后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再加上感受及期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观点。

饮食营养

注意食材煮法分量 外食族 这样吃才健康

医句话:

事实上,没有哪一种料理是比其他的料理来得更健康或更不健康的,因此外出用餐时,你可以选择任何国家的美食。在每一种料理中都有更健康的选择。因此,有关料理所使用的食材、烹饪方法以及食用分量的多寡和次数才是你必须考量的。

“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忧虑后,我国从4月1日开始过渡到COVID-19地方流行病阶段。现在,人们可以较轻松的心情出外会见亲朋好友。当和朋友一起去嘛嘛档看足球赛,或者和家人一起去餐厅聚餐时,已无需如以往般忐忑不安和小心翼翼。

尽管如此,继续遵守过去两年来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饮食方面,我们亦应如此:在外用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在家做饭菜时所养成的健康习惯。因此,即使是在外用餐,我们也可以实践健康的饮食习惯。

7大外食小贴士

问药

林顺木/肠道菌群失调 恐诱忧郁失智

问:女性,今年68岁,已经退休7年。近两年来,我发现记忆力不好了,时常记不起东西存放在哪里。
1)如我在厨房用电水壶煮水,出来客厅看电视或做其他东西,我就完全忘记了在煮着开水。过后(不是突然想起)走进厨房才知道水已经滚开了一段时间。所以在煮食方面,我尽量采用智能自动电器,不敢用煤气炉,恐怕发生火患的危险。最近刚服用含有EPA及DHA的鱼油以补助脑力及记忆力。以前也服食过银杏,不过没耐性,过了一段时期就停止了。

2)无法记得新朋友的姓名,只能记得姓,不记得名字(旧姓名除外),请问这种情状若不及时加以调理补救,久而久之是不是会导致失忆症、失智症呢?这也是我最担心害怕的事。

答:老年失智症(阿兹海默症)多年来被描述为患有认知能力下降,尤其是记忆力减退的长者。一般上人们可能很容易将失智症状误认为是正常衰老的现象。虽然在临床上大多数失智症病例都与衰老有关,不过由于失智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因此必须将失智症与衰老的正常变化区分开来。

失智者的病情往往演变缓慢且逐渐恶化。每位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临床上可以有下列表现: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